晋祠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与献殿
晋祠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与献殿
晋祠,这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古老祠庙,历经千年沧桑,如今已成为太原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建筑智慧与艺术精华。其中,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被誉为“晋祠三宝”,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圣母殿:千年古建的典范之作
圣母殿是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后于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这座宏伟的殿堂,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宋代建筑的典范”。
圣母殿采用重檐歇山顶设计,通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整体布局近似方形。最令人称奇的是,大殿四周设有围廊,前廊更是深达两间,这种“付阶周匝”的做法,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殿堂梁架采用“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形式,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唯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
殿内供奉着43尊宋代彩塑,其中主像为圣母邑姜,其余42尊则是宦官、女官和侍女。这些彩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服饰华丽,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圣母殿供奉的究竟是谁,还有一段有趣的考证。有学者认为,这里供奉的并非邑姜,而是宋仁宗的养母刘太后。这一说法为这座千年古殿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鱼沼飞梁:中国古代桥梁的孤例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是一座独特的十字形桥梁。所谓“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因水中多鱼而得名。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称之为“飞梁”,寓意桥梁凌空而起,如鸟展翅。
这座桥梁东西向桥面宽阔,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向桥面则下斜如鸟翼,造型优美。沼中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桥边缀有勾栏,形制极为罕见。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评价道:“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献殿:金代建筑的瑰宝
献殿是专门用于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这座建筑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结构独特,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有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
献殿西月台上有一对铁狮,神态勇猛,造型生动,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是中国现存较早的铁铸狮子。这座建筑虽然历经近千年风雨,但仍保持了金代建筑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晋祠的这三大国宝建筑,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它们静静地矗立在太原的山水之间,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传奇,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去探寻、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