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安全协同防御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安全协同防御机制
9月9日,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暨粤港澳网络安全大会在广州南沙召开。会上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以及多位专家关于建立协同防御体系的呼吁,凸显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形势下,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构建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是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重要举措。该框架按照风险管理的理念,提出了技术应对和综合防治措施,以及人工智能安全开发应用指引。
框架主要包括四大板块:
- 治理原则:确立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基本准则。
- 安全风险:深入分析了模型算法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内生风险,以及应用安全风险。
- 技术应对与综合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 安全开发应用指引: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这一框架的发布,不仅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南,也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构建贡献了中国智慧。
香港澳门:网络安全实践的先行者
香港和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成员,在网络安全领域展现了独特的实践路径。
香港数字政策办公室数字政策专员黄志光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以多管齐下的方式保障网络安全,包括:
- 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网站安全检查
- 面向员工开展网络安全技能培训
- 推出社会面宣传教育活动
- 成立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平台
澳门网络安全事故预警及应急中心主管何永坚则分享了澳门在网络安全立法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澳门于2019年通过《网络安全法》,并构建了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了从“被动发现”到“主动防御”的转变。据统计,针对澳门相关单位的网络攻击从2020年的日均1600次上升到2023年的日均5800次,这凸显了加强网络安全防御的紧迫性。
协同防御: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关键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专家们一致认为,建立统一的协同防御体系是提升网络安全能力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提出“盾立方”护卫模式,强调通过威胁情报分析与反制中心实现感知、研判、阻断的协同联动。这一模式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成功创造了网络安全“零事故”的世界纪录。
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朝曦建议,在大湾区建立统一领导下的协同防御体系,融合各方力量,抵御网络攻击。他特别强调了国产化安全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认为这可以有效应对未来供应链风险。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石铀则从法制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整体防护能力。
展望未来:共建安全可靠的数字湾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网络安全已成为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建立统一的协同防御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各方将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可靠、公平、透明的数字环境。
正如多位专家所强调的,网络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多方协同发力,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