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川泥巴山廊道完成7000亩生态修复,重现大熊猫迁徙通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3: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川泥巴山廊道完成7000亩生态修复,重现大熊猫迁徙通道

泥巴山廊道,这片横亘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崇山峻岭,正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作为连接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的关键生态通道,这里曾经因为108国道的穿行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成为大熊猫种群交流的“基因孤岛”。然而,经过三年的持续生态修复,这片土地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新成为大熊猫自由穿梭的绿色走廊。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管护总站监测队队员杨韬,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蜕变。“过去,由于道路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大熊猫很难在这片区域自由移动。”杨韬回忆道。而现在,经过持续的生态修复,这里已经成为它们安全的“绿色走廊”。

据统计,荥经管护总站在泥巴山廊道范围内已完成约2400亩示范区改造,造林50000余株。这些努力正在显现成效:2021年以来,红外相机多次在该区域记录到大熊猫“母带仔”的同框画面,表明大熊猫种群的交流和繁衍正在逐步恢复。

这一成果的背后,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荥经县的山路上,一块块展示牌记录着社会各界参与大熊猫保护的故事。其中,“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冷箭竹修复示范区”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这个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联合相关企业资助的项目,不仅为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带动了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截至2024年上半年,荥经片区已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改造7000余亩,栽植本土乔木树种近10万株。这些成果的背后,凝聚着公益组织、科研机构、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

2024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又启动了“点碳成林”二期项目。该项目将通过研发自然教育课程、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活动,进一步促进国家公园生态价值的转化。

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泥巴山廊道将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又一成功典范。正如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与生物保护研究所的2025-2030年大熊猫保护研究计划所展望的那样,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为大熊猫种群的繁衍生息创造有利条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