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漩涡中的太平公主:从皇室婚姻到政变谋反
权力漩涡中的太平公主:从皇室婚姻到政变谋反
唐朝贞观年间,洛阳城内一位女婴呱呱落地,她就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她体态丰硕,方额广颐,自幼便极受父母兄长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却注定要经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
麟德二年(665年),太平公主出生于东都洛阳。她五六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未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公元670年,太平公主八岁时,其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在洛阳去世,武则天又让年仅五六岁的小女儿出家祈福,道号太平,这也是太平公主一名的由来。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
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以拒绝和亲。
过了很多年,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唐高宗和武后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后大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唐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于是她挑选驸马。
公元681年(永隆二年,开耀元年),太平公主约十六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
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薛绍,但薛绍本人并没有参与这次谋反,是武则天觉得太平公主嫁错郎了。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
公元690年(载初元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则天为了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而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婚后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在第二段婚姻中,太平公主常在洛阳城搜罗英俊男子包养,且喜与母亲“分享”。赫赫有名的面首薛怀义、张昌宗,就是通过太平公主的举荐得到武则天的宠幸的。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
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公元701年(大足元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
公元702年(长安二年)八月,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公元703年(长安三年)九月,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公元707年(景龙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李显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吗?”李显才没有听信。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李显去世,韦后与安乐公主试图掌控朝政,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联合发动政变,诛灭韦氏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权势达到顶峰,广树党羽,财富如山。
然而,权力的巅峰也是危机的开始。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涉嫌发动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先天政变),赐死于家中。
在东方的唐朝,太平公主以她的美貌、智慧和权谋书写了一段传奇。而在西方的犹太神话中,也有一位名为莉莉丝(Lilith)的神秘女性,她与太平公主的名字相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故事。
莉莉丝被认为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在夏娃出现之前就存在。她被描述为夜魔和女巫的始祖,与光明对立。莉莉丝因嫉妒亚当的地位而离开伊甸园,转投恶魔的庇护,最终变成邪恶的女巫。这个故事在中世纪欧洲广为流传,莉莉丝成为基督教中的代罪羔羊,象征着邪恶和女巫。
东西方文化中,两位“莉莉”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形象。太平公主是权力与智慧的化身,而莉莉丝则是邪恶与反叛的象征。这种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对女性角色的不同认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权力往往与家族和政治紧密相连,而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力量则更多地与神秘和超自然联系在一起。
“莉”字在中文中寓意美好与优雅,常用于女性名字。在唐朝,这个名字可能寄托了父母对女儿的期望——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坚韧的品格。而对于太平公主来说,“太平”二字或许暗含了她出生时国家安定的寓意,也预示了她一生在权力斗争中追求和平的努力。
“莉莉公主”的名字,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中对女性的不同想象。在唐朝,这个名字可能象征着一位美丽而智慧的女性,在权力的舞台上书写自己的传奇;而在西方神话中,它则代表了一个反叛、神秘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太平公主还是莉莉丝,她们的故事都反映了人类对女性力量的复杂认知,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角色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