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玲珑”竹桥:一座荣获国际大奖的竹结构创新之作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42: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玲珑”竹桥:一座荣获国际大奖的竹结构创新之作

近日,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的“玲珑”竹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奖,这座竹桥的设计者是热衷于竹结构设计的青年设计师邵长专。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竹节人的艺术设计与创意应用,更是将中国传统竹文化与现代工程技术完美融合。通过这座桥梁的成功,邵长专进一步推动了竹产业的发展,为福建乃至全国的竹建筑设计树立了典范。

01

玲珑竹桥: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玲珑”竹桥全长168米,采用双拱结构,由5跨中承式连拱组成,每跨30米。整座桥使用了约25100根竹材,这些竹材均来自当地寨里镇和司前乡的4至6年生毛竹,直径约为10厘米。竹桥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山水竹韵”的理念,将自然景观与建筑美学完美结合。

竹桥的建造严格遵循“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原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桥梁”。其独特的设计和建造工艺,不仅展现了竹材的自然美感,还充分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的精湛。竹桥的建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处观赏武夷山水的绝佳位置,也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2

邵长专:竹结构设计的创新者

“玲珑”竹桥的成功,离不开其设计者邵长专的创新精神和对竹结构的深刻理解。这位“80后”青年设计师,与竹结构结缘于大学时期的一次志愿者经历。在云南绿春县,他被当地村民用竹子搭建的临时桥梁所震撼,从此开始了对竹结构的研究。

邵长专拥有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建筑学博士学位,他的设计理念是将传统竹结构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他认为,竹子作为建筑材料,不仅环保可持续,还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克服了竹材各向异性的复杂性,开发出适用于建筑的竹材处理工艺。

邵长专的竹结构设计屡获大奖,包括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2018中国年度大奖的“一心桥”、2019北京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馆“竹之眼”等。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竹材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潜力,也为推动竹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创新与挑战:竹桥建造背后的故事

竹桥的建造并非一帆风顺。竹材的各向异性给设计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只有两个弹性参数不同,竹子因其生长方向、环向和半径方向的不同,具有9个参数,大大增加了受力研究的复杂性。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邵长专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计算,最终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竹材的结构计算方法。同时,他们还向来自南方多地的老工匠学习传统木工技艺,将这些技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安全标准的竹桥。

04

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玲珑”竹桥的建设,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一次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竹桥的建成,带动了当地竹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该项目使用了近45公顷竹林的竹材,为周边8个村庄的农民人均增收2700元。

竹桥的建设还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自竹桥开放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的游客数量显著增加。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座世界最长竹桥的风采。竹桥不仅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也成为传播中国竹文化的重要载体。

“玲珑”竹桥的成功,为竹建筑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邵长专表示,中国农村地区对小型便桥的需求量巨大,仅此一项就超过10万座。竹建筑不仅能够降低碳排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竹建材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像“玲珑”这样的竹建筑出现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为世界贡献更多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