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小麦价格暴跌,FAO发布预警
芝加哥小麦价格暴跌,FAO发布预警
近日,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持续走低,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截至1月3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收跌约3%,其中3月软红冬小麦合约下跌16.5美元或2.98%,结算价报每蒲式耳5.29-1/4美元,盘中该合约触及每蒲式耳5.27-1/2美元的合约低位。这一暴跌不仅影响了农业行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对未来的粮食供应、价格策略和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轮小麦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南美洲小麦丰收和北半球主要出口国小麦作物状况的改善。据中华粮网消息,截至2024年12月20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大多下跌,芝加哥小麦期货接近四年来的低点。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小麦收获工作继续推进,产量大幅增加。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测2024/25年度阿根廷小麦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提高23%。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预计2024/25年度澳麦产量为3190万吨,同比增长23%。
与此同时,北半球主要出口国的小麦产量也出现变化。俄罗斯2025年小麦产量预期同比下降近4%,政府削减出口配额。加拿大2024/25年度小麦产量预计为3495.8万吨,较上年增加6.1%。美国堪萨斯州的冬小麦优良率改善,冬小麦产区的旱情继续减弱。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报告显示,小麦价格的下跌不仅影响了农业行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对未来的粮食供应、价格策略和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市场变化背后,是南美洲小麦丰收和北半球主要出口国小麦作物状况的改善。投资者和产业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
国内外小麦市场价格的关联性
在中国,小麦作为40%人口的口粮作物,其价格受政策影响较大。有关部门通过生产补贴政策、最低收购价政策、政策粮吞吐和进口配额制度等方式,有效维持小麦市场平稳运行。近年来,随着饲料生产技术的进步,小麦替代玉米用于饲料的障碍逐渐消除,使得小麦市场与玉米市场紧密相关。
据统计,2024年新麦上市前,市场整体呈现极度看空预期。秋播以来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小麦丰产预期强。即使上市前河南等地出现干热风天气,但整体影响区域较小,并未更改丰收大局,因此对麦价的提振非常有限,小麦价格上涨几天后就再次回归下跌走势。此外,人口结构变化叠加疫情过后囤货减少,小麦食用消费下降。我国新增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整体主食消费量减少,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欲望不强、信心不足,外出就餐消费减少使得餐饮浪费减少。同时,房地产等行业不景气,工地开工不足,从事重体力工作的人减少,农民工返乡也导致主食消费下降。总体来看,2024/2025年度小麦供给大于需求,导致小麦价格同比低开,且上涨动力不足。
未来小麦市场的走势
展望未来,全球小麦市场的走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2025年即将到来,影响未来一年全球小麦市场走势的关键变量是俄罗斯小麦出口是否如期大幅缩减。在过去几年里,供应充足而且价格低廉的俄罗斯小麦一直是全球小麦市场的主要定价因素。但是随着俄罗斯大幅削减2025年2月至6月份的出口配额,全球市场不得不更多依赖其他出口国供应。目前正在收获的南半球小麦供应充足,使得项目价格继续承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将日益关注明年越冬期结束后的天气以及北半球小麦产量前景,任何供应面的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限制小麦价格的下行空间。
投资者和产业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