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医疗消费双轮驱动,市场规模将破千亿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6: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医疗消费双轮驱动,市场规模将破千亿

脑机接口(BCI)技术正逐步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黑马。这一技术不仅能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更蕴含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脑机接口的核心在于其信息传递过程,这一过程由信号采集、处理、输出执行和反馈组成。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绕过传统的神经肌肉路径,直接利用大脑电活动实现操控。因此,脑机接口的构成不仅包括用户和脑信号采集设备,还涵盖控制接口、外设以及神经反馈系统。这一新兴技术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获得政策支持,显示了国家对脑机接口发展的重视与期盼。

当前市场概况

国际上,美国、欧盟和日本对脑机接口技术进行了积极布局。美国启动的“大脑研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致力于推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欧盟则通过“人类脑计划”关注神经疾病的研究;而日本的Brain/MINDS计划则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机器人系统的整合。与此同时,Neuralink公司凭借其“盲视”产品获得FDA的“突破性设备”认证,有望迅速进入市场。

在国内,相关上市公司也在脑机接口实践中表现活跃。比如,宣武医院完成了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的临床试验,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技术创新使得我们在某些领域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路径与发展趋势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其中,非侵入式技术因其安全性与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娱乐和辅助残疾人交互等场景;半侵入式技术则在技术成熟性和临床应用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侵入式技术则凭借其较高的信号获取能力,主要服务于医疗健康领域,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风险与技术要求。这一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使得脑机接口在不同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硬件与软件的不断迭代更新,推动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深入介入,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脑机接口的性能与用户体验。比如,斯坦福大学的研发系统,能够通过解码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将其转化为“手写”笔迹,为用户提供了直观的交互体验。

较量中的挑战与机遇

在脑机接口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方面,已有多项成果落地。例如,中山三院的脑控外骨骼机器人,正是依赖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运动康复。此外,斯坦福大学的“NOIR”系统展示了如何通过脑电波指挥机器人执行日常任务。这些进展不仅推动了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也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整个产业链依然面临着标准化与量产的问题,上游设备尚未达成统一规格,行业发展依赖于多学科的协作。医疗领域仍是脑机接口技术的主战场,涵盖运动障碍、精神疾病等多个诊疗方向。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在2030年和2040年,全球医疗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00亿美元和1450亿美元,而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的综合市场规模也有望在2040年突破1200亿元。尽管目前侵入式应用的临床研究仍以实验室为主,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凭借其高安全性和广泛应用范围,将首先实现大规模落地。

综合来看,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景无疑令人期待,但同时也提醒我们需保持谨慎,关注相关技术所带来的伦理与安全问题。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技术,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人机交互方式,也在激励我们重新思考科技与人类的未来关系。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