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数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来了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01: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数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来了吗?

冬至过后,天气越来越冷,人们开始进入“数九”的时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九是一种计算冬季寒冷天数的方法,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来了。这种独特的计数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感知,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学道理。

数九习俗的由来

数九习俗的起源时间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但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用数九的方式计算冬季的寒冷天数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被视为“至阳”之数,也是至大之数。九个“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积累到九次已到了尽头,代表着寒去暖来、阴消阳长的自然规律。因此,古人选择用“九”作为数九的单位。那么,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方法来“数九”呢?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九九歌,这个我们在去年已经详细说过,不再赘述。其实除了“九九歌”,还有不少有趣的形式。

古人的花式“数九”

  1.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兴起于明代,主要在中国北方文人中流传,不仅是一种记录天气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迎春心情的艺术形式。九九消寒图主要有圆圈式和梅花图式。

  • 圆圈式: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

  • 梅花图式: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又被称为“雅图”。

通过绘制九九消寒图,人们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季节的变换,还能在漫长的冬季中找到一种寄托和乐趣。

  1. 写九

“写九”的习俗起源于清代,主要在宫廷内开始实行,后来逐渐流传至民间。在书写的文字上,可以选择“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泉垂春柳,春染春花报春早”等九字句,每字九画,每天描写一笔,九九八十一日后,九个字描完,春天也就到了。

在书写的過程中,还有一些额外的規則。例如,每天填涂完一筆後,還要用細毛筆着白色在粗筆畫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因此,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裏較詳細的氣象資料。

“写九”不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一种记录天气的方式,通过每天记录天气情况,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天气的变化。而随着每天一笔的书写,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越来越近。

“数九”真的科学吗?

数九的原理是基于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但由於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增加緩慢,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於逆差狀況之中,所以氣溫仍然持續降低,直到三九、四九達到最冷,然後才逐漸升溫。人們將冬至後的八十一天分為九個階段,以此來&&冬至之後的天氣變化。

在数九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观察到气温的逐渐变化。例如,在“一九”“二九”时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人们会感到天气越来越冷;到了“三九”“四九”,气温达到最低点,这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随后,随着“五九”“六九”的到来,气温开始逐渐回升,天气逐渐变暖;到了“七九”“八九”,气温已经回升到较为舒适的程度,大雁等候鸟也开始北归;最后,“九九”时期,气温已经基本稳定,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数九的科学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释。冬至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支出大于吸收,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这一过程与数九所描述的“一九”“二九”气温逐渐降低的现象相吻合。同时,随着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的增加和地面日热量收支的逐渐平衡,气温也开始逐渐回升,这与数九所描述的“五九”“六九”气温回升的现象相一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