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139双向晶闸管检测指南:三种方法快速定位故障
BT139双向晶闸管检测指南:三种方法快速定位故障
双向晶闸管在电子设备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掌握其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文详细介绍如何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挡和二极管挡来快速识别BT139型双向晶闸管的各个电极,并判断其是否完好无损。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通过这些实用技巧轻松应对电路故障,提高维修效率。快来学习这些简单易行的操作吧!
检测工具准备
在开始检测之前,你需要准备一台数字式万用表。确保万用表的电池电量充足,并熟悉万用表的基本操作。此外,还需要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知识,了解双向晶闸管的三个电极:T1、T2和G极。
引脚识别方法
1. 使用电阻挡识别
首先,将万用表设置在Rx100挡。分别测量晶闸管任意两引出脚之间的电阻。由于G极与T1极靠近,距T2极较远,G极与T1极间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小。通过测量电阻大小可以识别T1和G极。如图所示,正向电阻为28Ω,反向电阻为26Ω。
2. 使用蜂鸣器挡识别
对于采用90-220封装的双向晶闸管,T2极通常与自身的散热片相连通。你可以用数字式万用表的蜂鸣器挡,将一支表笔接被测管的散热片,用另一支表笔依次接被测管的三个引脚。当蜂鸣器发声时,即可找到与散热片相连通的引脚,此脚便是T2极。如图所示,使用DT9205A+型数字式万用表蜂鸣器挡测量BT139型双向晶闸管。
3. 使用二极管挡检测
将数字式万用表置于二极管挡,把两支表笔接被测管的任意两个引脚,并轮流改换引脚进行测试。如果被测管是好的,终肯定能测得某两个引脚之间电压为零点零几至一伏,此电压即是G与T1极之间的电压降,表笔所接的这两个引脚即G极与T1极,而另外一个引脚则为T2极。
好坏判断方法
将数字式万用表置于电阻挡200Ω量程,用两支表笔依次任意接被测管的某两个引脚。如果被测管是好的,无论怎样交换表笔测试,所得电阻值均为低阻。对多数管子而言,这两个引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仅为30~180Ω。如果测得某个引脚与其他两个引脚都不通(万用表显示溢出符号“1”),则此引脚必是T2极。
故障案例分析
假设你正在维修一台使用BT139双向晶闸管的调光台灯,发现灯光无法调节亮度。按照上述方法检测晶闸管:
- 首先识别引脚:使用电阻挡确定T1、T2和G极
- 测试触发能力:将红表笔接T1极,黑表笔接T2极,初始阻值应为无穷大。短接T1极与G极后,阻值迅速降至几十欧姆并维持,表示触发正常
- 检查电阻值:测量T1与G极间电阻,发现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判断晶闸管已损坏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原因,更换损坏的晶闸管,恢复设备功能。
掌握这些检测技巧不仅能帮助你快速识别和解决电路故障,还能提高维修效率。无论是电子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通过这些实用方法轻松应对双向晶闸管相关的维修工作。现在,拿起你的万用表,开始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