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政策监管升级,网约车平台迎来大洗牌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7: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政策监管升级,网约车平台迎来大洗牌

近期,政府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旨在保障乘客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约车的运营资质、驾驶员资格、车辆安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网约车平台面临重大调整,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吸引用户,同时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乘客出行更安心。未来,网约车行业将朝着更加规范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01

政策监管升级的背景和具体内容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4年9月30日,全国共有36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1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39.9万本、车辆运输证316.8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4%、2.1%。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9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9.89亿单,环比下降3.9%。从本月情况看,有以下特点:

在订单量前10名的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从高到低的分别是享道出行、及时用车、如祺出行、风韵出行、曹操出行、喜行约车、T3出行、阳光出行、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本月订单合规率增长前3名的依次是T3出行、花小猪出行、曹操出行;增长最后3名的依次是阳光出行(-0.4%)、如祺出行(-0.7%)、喜行约车(-2.7%)。

其中,面向乘客、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俗称“聚合平台”)完成2.46亿单,环比下降12.6%。按订单合规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高德打车、携程用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美团打车。

在各主要中心城市中,按订单合规率从高到低排名分别是杭州、厦门、广州、贵阳、青岛、福州、海口、济南、深圳、重庆、郑州、成都、宁波、南京、南宁、天津、石家庄、西安、武汉、合肥、长沙、拉萨、南昌、西宁、兰州、太原、长春、银川、呼和浩特、昆明、上海、哈尔滨、大连、沈阳、北京、乌鲁木齐。其中,杭州、厦门、广州、贵阳、青岛、福州、海口、济南、深圳、重庆、郑州、成都、宁波、南京、南宁、天津、石家庄、西安、武汉、合肥等20个城市订单合规率均在80%以上。本月订单合规率增长前3名的依次是拉萨、海口、合肥;增长最后3名的依次是昆明(-3.9%)、呼和浩特(-4.5%)、兰州(-5.7%)。

02

“一车一平台”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

柳州市从2024年6月1日起实行“一车一平台”政策,即一辆网约车只能接入一家网约车平台。这一政策并非首创,早在2016年厦门就已实施类似规定。厦门关于网约车“一车一证一平台”的管理政策并非创举。早在2016年,《厦门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就明确规定:车辆所有人申请运输证应与平台签订接入协议,并承诺车辆在同一时间只接入一家网约车平台公司。

“一车一证一平台”,表面上看,是网约车平台对网约车司机“忠诚度”的要求,实则是网约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安全和监管的考量。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在2018年两会上就提案,建议从全国政策层面明确一人、一车、一平台。即一名持有网约车驾驶员证的司机,只能使用一台合规的车在一家持证平台登记注册开展营运。李书福表示,如果未规定一人、一车、一平台,司机为多个服务平台服务,在疲劳驾驶的状态下出现事故,无法划清主体责任归属,不仅为乘客安全造成隐患,也为赔付责任的划分带来困难。

李书福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业内不少从业者持赞同意见。但是,在限制多平台接单的要求下,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如何保障?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院倪红福则撰文认为,部分地方城市采取的“一车一平台”模式,与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明显不符,也不利于进一步促进交通出行领域分享经济的发展。倪红福认为,“一车一平台”模式,一方面弱化了网约车的共享属性,背离了分享经济盘活存量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则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国内网约车市场对究竟要不要“一车一平台”争议声中,2018年10月,三亚市修订后的网约车相关条例,取消了“一人一车一平台”的规定,网约车和驾驶员可以接入多个平台。随后,2020年,湛江、哈尔滨等城市先后在网约车细则修订中删除了“一车一证一平台”的规定,原因是 “一车一证一平台”模式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事实上,关于网约车“一车一平台”的利与弊,在业内一直争论不休。但总体而言,随着监管的收紧,“一车一证一平台”再次成为趋势。南京、珠海、合肥、石家庄、宁波、邯郸等不少城市在网约车管理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运营时不得同时接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约车平台。毕竟,从网约车管理实效而言,安全是网约车市场最大的需求,“合规”才是网约车管理的核心。

上个月出差厦门,实地调研了厦门市网约车市场后,感触颇深。可以说,在实行“一人一车一平台”网约车管理方面,厦门为全国其他城市的网约车监管打了一个成功的样板。2016年以来,厦门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人一车一平台”政策并严格执行,要求全市所有网约车司机、运营车辆必须通过网约车平台在交通主管部门备案。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厦门市网约车合规率连续多年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网约车合规率排名中名列前茅。

近一年来,“一人一车一平台”模式再次成为网约车管理的推广典范。公开资料显示,江苏南京、云南蒙自、安徽合肥等多地自去年以来相继出台了相关细则,要求网约车司机只能注册一家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多家公司重复注册,实行“一人一车一平台”管理;在全国184个重点城市中,已有40多个城市明确规定,网约车司机或车辆不得同时加入两个及以上的网约车平台。

聚合平台也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尝试。2023年高德打车上线新规,对四打分机制进行了调整,被视为是在隐形限制司机多平台接单。而滴滴平台则要求,如果司机多平台接单,则可能会被取消安全加分,影响平台派单和司机接单,甚至有司机多平台接单,将会导致滴滴账号被封。

种种迹象表明,一辆网约车上挂多部手机,网约车司机“多平台跑单”的历史,在各地“强监管”的高压态势下可能将要成为历史了。至于“一车一平台”的意义何在?柳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具有代表性:“一车一平台”的施行将自然淘汰服务能力差、实力不强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促进网约车平台提升服务,缓解无序的“低价竞争”现状;有效遏制订单转卖,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局面,促进驾驶员收入的提高。

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国共有34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4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8.97亿单,环比上升仅0.6%。平台一直在增加,订单却增量不明显,这是网约车市场的现状。网约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平台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03

政策变化对网约车平台的具体影响

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市场洗牌等过程后,对多平台接单的限制也从一开始的竞争需求转变为安全管理需求。网约车市场逐渐在走向成熟,合规化已然成为行业监管的重点。随着各地“一车一平台”政策的发布,网约车合规化的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可以大胆预测,在未来,一大批服务能力差,实力不足的中小网约车平台将在趋于成熟的网约车管理政策下被自然淘汰。

2024上半年,网约车市场过饱和进一步加剧: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稳定增长,人证突破710万;多地发布行业慎入预警,出台细则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合规化进程。与此同时,行业仍有增长空间,体现在订单量的持续增长、绿色出行(新能源化)与智慧出行(自动驾驶及车路云一体化)带来的升级机遇。

整体而言网约车行业进入成熟期,市场接近充分竞争,平台一超多强格局稳定。在此背景下,行业在2024上半年聚焦于两大方向:

一是存量运营,强化、细化服务建立品牌护城河,以定制车型提高服务标准、实现降本增效;二是技术增量,通过布局新能源汽车换电、加码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升级智慧巡网融合、探索行业大模型应用等方式,赋能运营效率与出行体验提升,实现产业层级的革新。

04

平台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4上半年,滴滴出行保持活跃用户规模和增长优势,进一步加强对主营业务的深耕:与宁德时代联合,以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规模化铺设换电站、推广换电车型,深化换电领域生态网络布局;与广汽埃安的合资公司安滴科技获得工商执照,拟斥4.2亿元布局Robotaxi市场;滴滴出行合作小鹏共同开发车型,整合双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运营更趋精细化,结合出行场景、人群细分需求完善功能与服务。

曹操出行根据月狐数据,曹操出行用户运营综合表现持续优化,形成年轻用户、高线上消费力用户占比优势。2024年通过新能源、定制车、专业服务等布局,强化技术、服务及运营能力:以定制车型、换电技术与系统、环保生态和运营能力加强新能源布局;定制车型形成车辆TCO优势及高标准服务能力,提升司机收入、用户体验,保障平台盈利能力;前瞻性部署无人驾驶Robotaxi,与吉利汽车共建智驾平台;以礼帽专车锚定高品质、定制化出行需求,深化专业、无障碍服务;发展巡网融合3.0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发挥平台赋能作用。

T3出行加码智能技术,强化品质服务和出行体验,形成出行重度用户占比等差异化优势:加强碳普惠合作,持续打造碳普惠生态;基于高精度定位和算法、VR等技术提升用户出行体验;推动自研出行大模型阡陌落地实际出行场景,于司乘服务、智能调度、安全保障维度提供赋能。

2024上半年,网约车行业通过精细化运营应对增长瓶颈,更加侧重提升对多元人群、细分场景下出行需求的满足能力。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基于自身平台、技术优势,实现对无障碍出行的深耕,并基于智能技术强化用户安全保障,持续升级服务。

05

结语

随着政策监管的不断升级,网约车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一车一平台”政策的实施,到各大平台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方面的布局,整个行业正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从长远来看,这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广大乘客而言,一个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