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从父母自我管理开始
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从父母自我管理开始
培养孩子拥有稳定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怎么做?大人若能以稳定的情绪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孩子便能在安全感中学习如何应对挑战,除了学校教师的班级管理,家庭环境氛围也至关重要。庄雅婷老师分享从父母自我觉察到教导孩子情绪识别的具体方法,协助家长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情绪素养。
心灵的避风港: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之道。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在家庭中,情绪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动着家庭成员的生活品质与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家庭环境的情绪氛围尤为重要。当父母遇到压力或挫折,无意间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回家,便很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因此,若想培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大人首先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传染性:老师郁闷,孩子也易低迷
研究发现,当老师心情郁闷时,孩子很容易也跟着低迷;反之,当老师开心,班级气氛也会随之活络。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鉴于此,老师常需谨记避免将情绪带进班级,特别是负面情感,必须在踏进教室前消化完或先搁置在一旁。
孩子能与老师共情,对于父母情绪的感知能力更是敏感。当大人情绪不稳定时,孩子会感到不安,并表现出焦虑或沮丧的行为;当父母因工作压力而焦虑或疲惫,亦可能使孩子感到害怕或不知所措,甚至将这种不安情绪内化,表现出行为问题。
情绪稳定的父母不仅有助于家庭和谐,还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大人情绪稳定,孩子便能建立安全感,从而培养出稳定的情绪,促使他们更积极而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父母如何管理自身的情绪?
自我觉察
父母需要学会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延伸阅读:从自我觉察到负责任的决策:SEL是什么?)
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试着停下来,问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当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回到家后感到烦躁,大人可以花几分钟深呼吸,喝杯水,让自己冷静下来;待稍微平静了,再与孩子互动。
情绪宣泄
情绪的表达与宣泄是正常且健康的。父母可以选择适合的方式宣泄情绪,例如运动、写日记或与朋友交谈。家庭成员一起运动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父母和孩子在晚餐后到公园散步、周末骑脚踏车等。
积极的自我对话
父母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调整自身情绪。当感到焦虑时,告诉自己:“这只是短暂的困难,我有能力应对。”面对孩子的学业问题时,可以告诉自己:“我能陪伴他们找到解决方案,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大人不是机器人,会紧张、焦急、不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借助自我对话,大人能够帮助自己稳定心绪。
培养孩子“情绪稳定”的3种做法
培养孩子稳定的情绪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情绪稳定的孩子更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降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促进整体心理健康;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增强与他人沟通与互动的能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导情绪识别
教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较小的孩子,大人可以通过颜色或图案卡,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情绪的表现与应对方式。当孩子能够说出自己此刻的情绪状态,就不会用吼叫或是暴怒的方式抒发。
模范情绪管理
当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应对策略,让孩子看到情绪管理的实际范例。
一位老师回忆说,她刚接手三年级班级时,有一次班上孩子打翻水,所有孩子第一反应先是倒抽一口气,紧接着全转头看向她。当时她心里是焦躁的,但嘴上仍冷静地说:“想办法,处理好。”她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因为知道孩子已经够慌张了。
经过一年,前阵子班上有位孩子不小心在美术课时撞倒小水盆,她正要开口,没想到其他孩子却早一步先说:“没关系,不要紧张!我们一起处理好。”接着许多人分工合作,有人移动桌子、有人拿拖把……一切就在孩子们从容的配合与互助中过去,她很惊讶,也在心里欣喜。
大人的身教很重要。当父母在工作或生活中感到压力时,可以告诉孩子:“我今天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我用深呼吸来放松自己,再思考解决方法。”这样的分享能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会在未来生活中展现出从容不迫的一面。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家庭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情绪的稳定与和谐”是家庭幸福的基石。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更应经常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
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与健康的情绪交流,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安全感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具韧性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