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究:晚睡影响心理健康,早睡早起好处多
斯坦福研究:晚睡影响心理健康,早睡早起好处多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从小听到大的话,如今得到了越来越多科学证据的支持。最新研究显示,早睡早起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通往健康生活的金钥匙。
科学依据:早睡早起让身心更健康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大型研究揭示了睡眠时间和心理健康之间的惊人联系。研究分析了超过73,000名英国成年人的数据,发现凌晨1点后入睡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与晚睡的晨起类型的人相比,早睡的晨起类型的人表现出“更好的心理健康”。研究的合著者、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教授Jamie Zeitzer博士表示,无论个人偏好如何,深夜入睡都会导致心理健康状况恶化。
除了心理健康,早睡早起对身体健康也有诸多益处。专家指出,规律的作息可以保证机体有充足的睡眠,让人在第二天精力充沛,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同时,早睡早起还有助于改善记忆力,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于青少年和儿童而言,早睡早起还有助于促进智力和身体的发育。
实际案例:早起活动让校园焕发新活力
面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起床困难症”,一些高校想出了创意十足的解决方案。浙江财经大学推出了“爱心送早餐”活动,每天早上7点,学生只需到学校餐厅专设窗口,就能免费领取一份包含肉包、菜包、鸡蛋和稀饭的营养早餐。这一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学生早起“打卡”,还成为了冬日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无独有偶,中国人民大学也推出了早餐优惠活动。每天早上7:15前就餐的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同时还有周期为21天的“美好一天从营养早餐开始”习惯养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改善了学生的作息习惯,还获得了广泛好评,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如何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规律作息: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这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内部时钟,使入睡和醒来变得更加容易。
管理光照:白天多晒太阳,晚上则要避免强光照射。使用遮光窗帘,保持卧室黑暗,有助于促进睡眠。
调节温度:保持卧室温度在15.6–19.4°C之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睡前1-2小时用温水洗澡或泡脚,可以加快身体散热,帮助更快入睡。
适量运动:白天多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睡前2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要进食,避免咖啡、浓茶和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晚餐应选择清淡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
放松身心:睡前1小时可以进行瑜伽、冥想或听轻音乐等活动,帮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调整呼吸:尝试4-7-8呼吸法等深度呼吸技巧,可以帮助快速入睡。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影响。
早睡早起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关乎我们的身心健康,关乎我们的工作效率,更关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让我们从今晚开始,给自己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让早睡早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感受到这份礼物带来的惊喜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