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秦汉宗庙制度演变:从秦始皇“极庙”到西汉七庙制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55: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秦汉宗庙制度演变:从秦始皇“极庙”到西汉七庙制

秦朝至西汉时期的宗庙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演变,从秦始皇创立宗庙制度,到秦二世改革,再到西汉时期多次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宗庙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对后世历朝历代的宗庙祭祀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宗庙制度概述

宗庙祭祀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主要用于纪念和缅怀先祖。然而,在秦国,这种对祖先的崇拜观念并不盛行。秦人更注重开疆拓土,而非祭祀祖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设立宗庙制度。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为自己设立“信宫”作为宗庙,次年改为“极庙”。此外,秦始皇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县道庙,将“太上皇庙”推广至县、道等地方行政区域。这种做法不仅彰显了皇帝的独尊地位,还有助于消弭民众的故国情怀和对秦朝的仇视心理。

秦二世时对宗庙制度进行改革,将秦朝的宗庙祭祀体系分为两个:以“太上皇”庄襄公的宗庙为祖庙,受王公大臣祭祀;以始皇庙为祖庙,受皇帝祭祀,并按“天子七庙,亲尽秩毁”的原则施行。

西汉宗庙制度发展情况

西汉初期沿袭秦朝宗庙制,汉高祖刘邦尊其父为“太上皇”,并在诸侯封地设立“太上皇庙”。汉惠帝后广立郡国庙,至元帝时,儒学占据主导地位,儒臣建议废除郡国庙,遵循“周礼”制定宗庙迭毁制度。

元帝制定宗庙迭毁方案:高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的宗庙世世不迁,余下皇帝按昭穆顺序排列,保留皇考庙但不序昭穆,太上皇、惠帝按“四世亲尽秩毁”原则迁置太庙。最终形成七庙制。

西汉末年,哀帝将宗庙“四世亲尽秩毁”改为“六世亲尽秩毁”,形成十一庙制。王莽篡汉后又恢复七庙制。

秦朝、西汉时期宗庙制度对后世影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宗庙祭祀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创立宗庙制度,秦二世改革,西汉初期广立郡国庙,元帝改革废除郡国庙,实行宗庙迁毁制度,西汉末年实施十一庙制,这些变革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宗庙制度体系,对后世历朝历代的宗庙祭祀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左传》记载:“国之大者,唯祀与戎。”这体现了宗庙制度在封建社会体制中的重要地位。秦朝、西汉时期的宗庙制度,体现了其朝代鲜明而独特的魅力,对后世宗庙祭祀文化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在宗庙制度中蕴藏着丰富的祭祀文化,而这些祭祀文化同样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