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现存最早石刻星象图亮相杭州,经现代天文学验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57: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现存最早石刻星象图亮相杭州,经现代天文学验证

近日,“浙水敷文——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正在杭州孔庙碑林举行。其中,一件重量级文物——《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的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件刻成于公元941年的星象图,不仅是吴越国时期的珍贵遗存,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星象图之一,比南宋时期的苏州石刻天文图还要早三百多年。

这件星象图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以石刻形式记录了古代天文学家对星空的观测成果。图中保留了三垣二十八星宿中的重点星座,共刻有217颗星,现存180颗。每颗星和星宿的位置都刻画得十分精准,展现了古人卓越的天文观测能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星象图的写实性得到了现代天文学的验证。由于地轴进动的原因,北极星会发生变化,周期约为25800年。根据现代天文学研究,汉唐两宋时期的北极星应为纽星。而在这张星象图中,中心点正是纽星,有力证明了其观测与绘制时间确实在唐宋时期。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星象图的科学性,也表明它绝非凭空想象之作。

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概念,最初用于描述日、月和五星在天空中的运行区域。这些星区被赋予神话色彩,并与四季及方位相关联,成为文化象征。例如,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青龙形象,象征春季;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形成龟蛇互缠的玄武形象,象征冬季。这种独特的星宿体系,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敬畏。

二十八星宿的文化内涵远不止于此。在古代文学中,星宿文化屡见不鲜。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里的“翼轸”就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两宿,用来表示地理位置。此外,星宿文化还广泛应用于宗教、星占、星命、风水等领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杭州吴越文化博物馆展出的一把晚唐时期的鎏金银竹节式七星龙凤铁剑,是吴越国国王钱镠生前曾佩戴过的宝剑。剑身两侧刻有二十四星宿的名称,还刻有北斗七星和牛宿的星图图案。北斗七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而牛宿则代表了钱镠统治的越地。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星宿文化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古人为什么要把星象图刻在墓室里?这背后蕴含着一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古人希望在死后仍能与天地星辰相伴,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因此,星象图不仅是天文观测的记录,更是古人对生命永恒的寄托。

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在现代天文学和文化研究中,这件珍贵文物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