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IUCN绿色名录认证,黄果树旅游区成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典范
获IUCN绿色名录认证,黄果树旅游区成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典范
黄果树旅游区近日荣获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认证,跻身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之列。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黄果树旅游区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表现,也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生态保护:从20%到90%的绿色奇迹
黄果树旅游区的生态保护之路始于对绿色的执着追求。自1996年以来,旅游区森林覆盖率从20%提升至90%,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绿色奇迹。这一转变背后,是黄果树旅游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
为改善生态环境,黄果树旅游区恢复耕地2000亩,建设了25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转运站,确保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同时,旅游区还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石漠化整治、森林抚育和资源保护,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0.09平方公里。这些措施不仅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旅游区赢得了“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区”的荣誉称号。
绿色发展: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路
黄果树旅游区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更在于其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自2015年起,黄果树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从260万人次跃升至2023年的891.08万人次,实现了翻番增长。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黄果树旅游区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
创新驱动:文旅融合的黄果树样本
黄果树旅游区的成功还在于其不断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2021年6月,“夜游黄果树”项目投入运营,用科技手段将布依民族文化融入自然山水风光,成功入选“流光溢彩夜贵州”示范创建项目。2024年8月,该项目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游客体验。
同时,黄果树旅游区还开发了柏联温泉森林康养基地等特色项目,推出20余条全域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以及“黄果树+龙宫”、屯堡联票等多种优惠旅游产品。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化传承:非遗与旅游的双向赋能
在黄果树旅游区,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布依族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当地通过设立培训课程和工作坊,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不仅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也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的机会。
“六月六布依蜡染坊”创始人伍德华,作为安顺蜡染非遗传承人,通过“公司+村民”的模式,带动了当地200余名妇女从事蜡染制作,创建了一个融合非遗体验、户外活动、休闲娱乐、音乐演出、乡村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验点。
黄果树旅游区获得IUCN绿色名录认证,不仅是对其生态保护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其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肯定。这一成就为全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