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千秋佳人”特展:83件珍品展现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变迁
故宫“千秋佳人”特展:83件珍品展现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变迁
“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以“千秋佳人”为主题,展出83件描绘中国古代女性人物题材的绘画。从六朝的秀骨清像,盛唐的秾丽丰肥,至宋元的端严秀丽,明清的纤细娇柔,中国古代描绘女性人物的绘画,在广义上被统称为仕女画,是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影响的经典画科。
作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的第四期,本次故宫文华殿秋季书画展,以“千秋佳人”为主题,展出83件描绘中国古代女性人物题材的绘画。
从六朝的秀骨清像,盛唐的秾丽丰肥,至宋元的端严秀丽,明清的纤细娇柔,中国古代描绘女性人物的绘画,在广义上被统称为仕女画,是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影响的经典画科。
此次展览是继“庙堂仪范”“林下风雅”“众生百态”主题之后,“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系列的第四期,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风尚下,女性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的变迁,讲述了多个流传千古、情系家国的动人故事。展览自9月4日展出至10月31日。
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
展览现场 ©️故宫博物院
展览分为“文本佳话”和“生活情态”两个单元。
“文本佳话”单元,主要选取以历史、传说、文学和民俗文本为题材的绘画,借以展示历史上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形象。
例如,在《九歌》《洛神赋》等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对女子优美形象的描述,这些著作成为早期女性人物绘画的依据。
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
展览现场 ©️故宫博物院
“生活情态”单元,选取的则是表现女性日常生活及劳动的画作,分为宫廷岁时、桑织、婴戏、奏乐及休憩五个部分,借以展示古代女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代宫廷女子总能在四季变换中感悟人生和情绪;古代民间女性在社会生产中承担着采桑养蚕、纺纱织布等。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耕织、宫蚕、婴戏多有表现女子辛勤劳动、慈爱育子的绘画题材。
重要展品
唐 周昉(传)《挥扇仕女图》卷
唐 周昉(传)《挥扇仕女图》卷 绢本设色
《挥扇仕女图》卷 展出现场(局部)
《挥扇仕女图》卷(局部)
传唐朝画家周昉所作《挥扇仕女图》的展出受到观众关注。
《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画作,全卷画人物十三人,分为五个部分,刻画了不同身份宫廷女子的活动和情态。画中的女子体态、面庞丰润,是典型的唐代贵族女子的形象。
此作无款,但是被认为是由唐代画家周昉或其传派所作,周昉出身豪门显宦,因此对贵族阶层绮靡奢华的生活非常熟悉,他笔下的仕女画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行乐活动。
宋人《洛神图》卷
宋人《洛神图》卷 绢本设色
宋人《洛神图》卷(局部)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原作已经遗失,目前存世皆为摹本,本次展出的是宋代人所绘的《洛神图》卷,目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件《洛神图》卷突破了顾恺之版本的影响,画面题材以三国曹植的抒情名篇《洛神赋》为依托而创作,内容是曹植想象的他与喜欢的女子的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他将喜欢的女子比作洛神。此段表现的则是曹植初遇洛神情景,也就是文中描述“睹一丽人,于岩之畔”的场景。
东晋 顾恺之(传)《女史箴图》卷
东晋 顾恺之(传)《女史箴图》卷 纸本墨笔
《女史箴图》卷 (局部)
西晋张华所编纂《女史箴》,列举了历史上宫廷女子的典范,是对宫中女子进行规戒的文学作品;东晋顾恺之将文中故事以图画的形式加以描绘,使之通俗易懂。
现存《女史箴图》最早画本是唐代摹本,为设色本,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此卷则为宋人白描摹本,全图画11段,较唐摹本画面内容多两段,相对完整地表现出了附文的全部内容,人物形象有古意,笔法流利,线条细劲连绵。
东晋 顾恺之(传)《列女图》卷
东晋 顾恺之(传) 《列女图》卷 绢本淡设色
《列女图》卷 (局部)
西汉成帝时期,刘向选取了典籍当中著名的女性事迹,编纂了《列女传》一书,旧传顾恺之根据书中内容画成图本,从此流传下来。此卷是宋人摹本。
《列女图》卷描绘了书中记载的“仁智卷”部分。画面中保留了汉代的衣冠制度,比如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女子身着深衣,并模仿当时盛行的赵昭仪新妆将眉毛涂成朱色,画面中人物乘坐的马车称为“轺车”,也是汉代的形制,这些都表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和时尚,从出土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图像。
宋人《女孝经图》卷
宋人 《女孝经图》卷 绢本设色
《女孝经图》卷(局部)
此卷以图解的形式表现了《女孝经》前九章的内容,并且每段图后均有墨题的原文内容与之对应。
此画描绘非常精细,仕女衣服上的花卉图案以细笔勾勒出来,厅堂中的屏风山水画,也很完整地体现出来;树叶为笔法工整的双勾填色,枝叶相互叠加,富有层次。画面整体以深棕色为主调,配以白、墨绿、青灰等冷色调。
元 周朗 《杜秋图》卷
元 周朗 《杜秋图》卷 纸本设色
元 周朗 《杜秋图》卷 展出现场
《杜秋图》卷 局部
这件作品是元代画家周朗的《杜秋图》卷,杜秋的形象最早见于杜牧的《杜秋娘诗》,诗中讲述了杜秋这个女性非常坎坷的遭遇。画幅后有元代著名书法家康里巎巎行书录唐杜牧《杜秋娘诗》。
故宫博物院官网对此件藏品介绍由李湜撰文,描述可知:《杜秋图》卷中没有任何衬景,仅描绘了杜秋侧身沉思的形象,她雍容丰满的体态及身着的唐装表明了杜秋所处的时代特征,发髻上考究的头饰暗示出她的身份与地位,手中所持排箫则揭示出其内在的文化修养。
元 佚名《九歌图》
元 佚名 《九歌图》卷 纸本墨笔
《九歌图》卷(局部)
这幅画卷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的神话故事绘制而成,“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图中描绘了诸神及神话人物,他们有头戴皮帽,左手持弓,右手搭箭,作开弓欲射之势的太阳神;头戴凤冠,长衣广袖随风而飘的湘夫人;盘腿坐于龟背上,一旁有巨龙相随的河伯,等众神。
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轴
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轴 绢本设色
《王蜀宫妓图》轴 (局部)
《王蜀宫妓图》是唐寅人物画工笔画风的代表作品,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
画面中的人物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长衫,正在整理头饰,浓淡相宜,淡雅娟秀。画法上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这幅画看似宁静优美,其实则是唐寅一幅带有鲜明讽喻的画作,目的是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腐败的生活。
明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轴
明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轴 纸本设色
《湘君湘夫人图》轴 局部
这幅图是文徵明根据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章进行创作的。
故宫博物院官网对此件藏品介绍由杨丽丽撰文,描述可知:画面中人物造型来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形象古雅,长袖飘逸。画面上的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似与后者对答,神情生动。从文徵明和王稺登的题跋可知,文徵明曾请仇英以此题作画,但文氏看过后并不满意,自己又重新创作。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 绢本设色
《月曼清游图》局部
《月曼清游图》是清代陈枚的作品,图中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每个月对应一个活动,分别为探梅、秋千、弈棋、观花、梳妆、采莲、乞巧、赏月、观菊、刺绣、博古、踏雪。
作品创作完成深得乾隆帝的喜爱,他后命宫中匠人以象牙和玉石雕刻《月曼清游图》的象牙图册。此次展览展厅多媒体互动现场,即以《月曼清游图》中的“七月乞巧”主题进行表现。
故宫博物院官方特展图录
《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
特展 第四期》
邢陆楠 主编
故宫出版社
圆脊精装
配合本次展览,故宫出版社推出了《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特展图录,在完整展示本次展览展品的基础上,还增加收录了十余件作品,图书印制精良,配有高清局部大图;并收录有故宫专家专业论文,适合书画爱好者及专业人士收藏、欣赏与研究。
本文原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