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多家催收公司涉暴力催收,触碰法律红线
安徽合肥多家催收公司涉暴力催收,触碰法律红线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通过暗访揭露了安徽合肥多家催收公司存在的严重暴力催收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催收公司不仅对欠款人及其亲属进行恐吓、侮辱,还采取爆通讯录、骚扰家属等多种不当手段,严重触犯法律红线。
暴力催收的恶劣行径
今年7月至8月,澎湃新闻记者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随机入职暗访位于安徽合肥市的4家催收公司——北京互连众信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重庆信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江西胜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深圳市广聚源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暗访中发现,这些公司在催收实操中存在不少乱象,有的甚至触及法律底线。
催收公司为了回款,经常对欠款人恐吓、侮辱,爆通讯录、骚扰家属、单位,给其点外卖、寄快递、社交账号评论区轰炸,获取信用卡持卡人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在此过程中,催收公司对上述行为熟视无睹;而债权方的银行和小额贷公司的监管亦形同虚设。此次暗访的四家公司涉及的债权方包括:交通银行信用卡、美团金融、国美金融、360借条、马上消费金融等。
违法违规的催收手段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些催收公司普遍存在使用私人手机进行催收的行为,这或许是上述4家催收公司的违规重灾区。在互连众信下属的国美项目部,以及信盟合肥、胜德安徽和广聚源合肥,都需要新员工办手机卡进行“私联”催收。一般而言,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甲方机构,会对作为第三方催收机构的乙方有合规要求,包括使用甲方规定的话务系统进行电话催收,但是手机私联则可以绕开质检部门,因此也就“没有”了合规方面的要求。
上述公司的多位面试官坦言,如果仅使用公开的话务系统催收,收效甚微。互连众信国美项目部有“同事”同时办有五六张手机卡,信盟合肥公司有员工桌上同时摆放着四五部手机,胜德安徽公司的员工也几乎都会使用手机进行电话、短信“轰炸”。广聚源合肥的面试官明确表示,每天可以给持卡人本人打13通电话,并且可以自称是360公司员工,这样“更方便”催收,其员工也同时会办理多张手机卡。
法律法规的明确禁止
催收公司作为专业处理债务催收的机构,代表银行、金融机构等,负责追讨逾期未还的债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催收行业游走在灰色地带。今年4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曾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逾期贷款催收管理制度”,“不得采用暴力、威胁、恐吓、骚扰等不正当手段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等细则。
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从实操层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规范要求。澎湃新闻了解到,目前有关催收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待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将替代指引。
监管部门的应对与挑战
尽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出台相关规定,但这些公司的行为仍触碰法律红线,引发广泛关注。这反映出当前催收行业监管存在以下问题: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虽然有相关规定,但实际执行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暴力催收现象屡禁不止。
行业标准缺失:目前有关催收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多方责任不清: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债权方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监管形同虚设,未能有效约束其行为。
社会各界的反应与建议
面对暴力催收,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有专家建议,应加快出台催收行业的国家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和行为边界。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此外,还应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借款人对暴力催收的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对于受害者,专家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冷静:暴力催收往往伴随着威胁和恐吓,但借款人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被这些行为吓倒。记住,暴力催收是违法的,您有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收集证据:借款人应该尽量收集所有与暴力催收有关的证据,包括电话录音、短信、邮件等。同时,记录每次催收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催收人员的姓名和言行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您维护自己的权益。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暴力催收行为严重,借款人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如果需要,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向相关机构投诉:借款人可以向当地的金融监管机构、消费者协会等投诉网络借贷平台的暴力催收行为。这些机构将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借款人的权益。
协商还款计划:如果借款人确实存在逾期未还款的情况,可以与网络借贷平台协商制定还款计划。在协商过程中,借款人应该表达自己的还款意愿和困难,争取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计划。
法律途径:如果催收行为威胁到您的生命安全或正常生活,应立即报警,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如果催收方擅自曝光您的个人信息,您可以向法院起诉对方侵犯隐私。
投诉平台:您还可以通过一些投诉平台进行投诉,如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聚投诉等,这些平台可以帮助您将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
媒体曝光:如果协商和投诉都无法解决问题,您可以考虑通过媒体曝光的方式,引起公众和监管部门的关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面对暴力催收,您应该勇敢地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与催收方发生直接冲突。
如果自己无法处理,联系我,处理这些问题我们是专业的!
结语
安徽合肥多家催收公司涉暴力催收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催收行业亟需加强监管和规范。同时,借款人也要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根除暴力催收这一顽疾,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