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肺结节治疗的新希望
靶向治疗:肺结节治疗的新希望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肺结节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2024年6月,阿斯利康的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片)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适应症在中国获批,这一消息振奋人心。研究显示,与泰瑞沙单药治疗相比,联合化疗可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8%,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8.8个月。这一进展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进一步推动了靶向治疗在肺癌领域的应用。
靶向治疗的原理
靶向治疗是一种精准的治疗方法,通过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特有的“靶点”来发挥作用。这些靶点通常是癌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特定蛋白质或基因突变。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研究发现,肺癌细胞通常表现出糖酵解和脂质合成能力增强的特征,这种代谢重编程不仅促进了肿瘤的生长,也与治疗抵抗密切相关。因此,靶向肺癌细胞代谢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通过靶向代谢途径,可以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
适用人群
靶向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肺结节患者,其关键在于患者是否具有相应的基因突变。例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只有通过基因检测确认存在特定突变的患者,才能从靶向治疗中获得最大益处。
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目前,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已取得显著进展。以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片)为例,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多种治疗场景,包括一线治疗、二线治疗以及辅助治疗。在FLAURA2研究中,与泰瑞沙单药治疗相比,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了8.8个月,达到25.5个月。此外,在基线合并脑转移的患者中,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更是延长了11.1个月,达到24.9个月。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黄阿姨的治疗经历。她因晚期肺腺癌脑多发转移接受了泰瑞沙联合全脑放疗的治疗方案,肺部及脑部转移瘤明显缩小。在出现左肺新增转移灶后,医生团队决定继续保留第三代靶向药物治疗,同时予以节拍治疗。经过3年的联合节拍化疗,肿瘤大部分退缩,且没有出现治疗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尽管靶向治疗效果显著,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监测: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
耐药性问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表现为疗效逐渐降低。此时,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方案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遵医嘱用药:靶向药物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副作用管理:虽然靶向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仍需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皮肤反应、腹泻等症状,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靶向治疗为肺结节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通过基因检测确定靶点,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靶向治疗的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问世,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