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一片承载数万年文明记忆的土地
日照:一片承载数万年文明记忆的土地
日照市,这片位于山东半岛南翼的土地,承载着数万年的人类文明记忆。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造者,到新石器时代辉煌的文化发展,再到古代国家的雏形,日照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这片土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日照市东港区竹溪村、秦家官庄等遗址,发现了距今数万年的打制石器,其制造者与沂水、沂源古人类被称作最早的"山东人"。从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日照先后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发展阶段。
日照的文化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陵阳河遗址发掘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要早1000多年。五莲丹土遗址大汶口文化聚落出土的大量具有礼仪功能的玉器,代表了海岱地区史前玉器文化的最高水平。以两城镇和尧王城为中心的聚落群,是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龙山古国,被认为是早期国家的雏形。
殷商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姜尚辅佐周武王灭商,封齐建国,确立了齐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而日照境内的莒国,在西周晚期迅速崛起,孕育并成就了独特的莒文化。
日照历史上名人辈出,涛雒丁氏、莒县宋氏、两城王氏以及五莲的管氏等家族才俊辈出。刘勰所著《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献唐被誉为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金石考古学家、文献学家,为发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日照是重要根据地,陈毅、徐向前、罗荣桓、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
日照依山面海,渔盐利饶,海洋文化深远丰厚。纯朴的民俗、民间艺术和工艺异彩纷呈。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征的农民画,使得日照与上海金山、山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这里的关隘和海口、名山寺庙也闻名遐迩。其中,圣公山因神童项橐而得名。项橐因"七岁而为孔子师"等故事被后世尊为"圣公",从而名扬天下。
本文原文来自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