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构件详解:隔扇、槛窗与横陂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5: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建筑门窗构件详解:隔扇、槛窗与横陂

中国古代建筑的门窗墙体构件,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建筑智慧。从隔扇到槛窗,从横陂到帘架,这些精妙的建筑构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凝结着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些构件的结构特点和装饰细节,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隔扇

隔扇,宋代称格子门,是一种安装在建筑金柱或檐柱之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的装饰。隔扇由外框、隔扇心、裙板、带毯环板组成。外框是隔扇的骨架,隔扇心是安装在外框上部的仔抽屉,通常有菱花和花心。裙板是安装在外框下部的隔板,是安装在相邻两个抹头之间的小隔板。裙板和练环板经常做各种装饰雕刻。

明清隔板本身的宽度和高比例大致为l:3l:4.用于室内壁纱厨房,有的宽高比可达1:51:6。每个房间安装隔扇的数量取决于建筑开间的大小,一般为4-8扇(偶数)。

明清建筑的隔扇有六抹(即六个横抹头,下同)、五抹、四抹、三抹、两抹等,根据功能和体积而异。通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大体量建筑的隔扇,多采用六抹、五抹两种,这不仅仅是为显示帝王建筑的威严豪华,更是坚固的需要。四抹隔断多见于一般寺院和体积较小的建筑,三抹隔断多见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罕见。一些住宅花园的花厅、轩、榭等建筑经常采用落地明隔扇,一般采用三抹两抹的形式,下面不安装裙板。

明清时期隔扇上段(格花心部分)与下段(裙板绦环部分)的比例有六、四分之一,即假设隔扇全高为10分,隔扇全高分为两部分,上占六部分,下占四部分。这一规定对统一各种隔断风格起着重要作用。

槛窗

在古建筑中,与隔扇门共用的窗称为阈值窗。门槛窗等于去除隔板裙板下部,安装在门槛墙上。门槛墙的高度由隔板裙板的高度确定,即裙板上皮为门槛窗下皮尺寸,门槛窗以下为风门槛,风门槛下为榻榻板和门槛墙。门槛窗的优点是,与隔断风扇共享时,可以保持建筑整体外观的风格和谐,但门槛窗重、开关不便、实用功能差。因此,这种窗户多用于宫殿、坛庙、寺庙等建筑,在民居中很少使用。

横陂、帘架

横陂、帘架与隔扇、门窗配套使用。

横陂是安装在隔断门槛窗装饰的中间门槛和上门门槛之间的窗扇。明清时期的横陂窗通常是固定风扇,不打开,起到亮窗的作用,由外框和仔抽屉组成。横陂窗应在一个房间内,一般比隔断窗或门槛窗少一个。如果隔断风扇(或门槛窗)是四个,横陂风扇是三个,如果隔断风扇是六个,横陵风扇是五个。横陵的外框和花心与隔断风扇和门槛窗相同。

窗帘架是附着在隔板或门槛窗上挂窗帘的架子。用于隔板门的窗帘架和门槛窗的窗帘架。窗帘架宽度为两个隔板(或门槛窗)的宽度,加上隔板框架的宽度,即高度相同的隔板扇(或门槛窗),立面上下增加长度,水平门槛上安装铁窗帘框捏。

至于隔扇边框的截面尺寸,清晰的例子规定隔扇边框的宽度为隔扇宽度的1/10~1/11,边框厚度(深度)为宽度的1.4倍。门槛窗、窗帘架、横陂的边框尺寸与隔扇相同。

隔断扇和门槛窗由框架、隔心、裙板和带毯环板等基本部件组成。边框的边缘和抹头由榫卯组成。通常在抹头两端做榫头,在侧竖上凿眼。为了使边缘的线条交叉,榫卯的交叉部分需要做一个大的切角和合角肩。隔断扇边宽,重,榫卯需要做双榫眼。

裙板和绦环板的安装方法,是在边梃及抹头内面打槽,将板子做头缝榫装在槽内,制做边框时连同裙板、绦环板一并进行制安。


隔断门槛窗框内的隔断由另一个小抽屉制成,用头榫或销榫安装在框架内。例如,菱花抽屉是通过在抽屉上下留下头榫,在抹头的相应位置打槽,并通过上下方式安装的。一般的格子隔断是通过在抽屉边框上种植木质销来安装的。

隔断风扇和阈值窗由旋转轴作为旋转枢纽。旋转轴是附着在隔断风扇或阈值窗框架上的木轴,其宽度和厚度取决于隔断风扇侧框架的一半。旋转轴的上端插入中间阈值的对联,下端插入对联。两个隔断风扇或阈值窗关闭后,内侧用螺栓螺栓固定。螺栓杆的截面尺寸与旋转轴相同,长度比旋转轴厚,上下分别插入对联和对联。

面叶

在较大的隔断和门槛上,铜饰品通常安装在侧竖的四个角落。这种饰品总称为表面叶片,上冲压云图案称为表面叶片。表面叶片的不同位置分为双角叶片(用于六个隔断扇的上下角)、单角叶片、双角叶片(用于中挂环抹灰头与侧竖相交的节点)、观赏叶片(用于侧竖上中段)、组头圈等。

面叶用小泡头钉在隔扇边缘抹节点,具有防止节点树印松散、装饰的双重功能。

套筒、护口、踩钉、海窝(即寿山福海)等铁件也用于隔风转轴的上下两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