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母基金助力江苏新能源产业领跑,首批14支基金落地7市
500亿母基金助力江苏新能源产业领跑,首批14支基金落地7市
2024年7月,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正式启动,其中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该母基金总规模高达500亿元,首批设立了14支产业专项基金,选择在7个设区市的成熟领域先行设立。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本和资源,有望带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强省,江苏在新能源领域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江苏需要进一步强化新能源产业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在此背景下,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应运而生。该基金由江苏省政府联合各设区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旨在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基金规模与结构
江苏省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首批设立了14支产业专项基金,选择在7个设区市的成熟领域先行设立。其中,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为50亿元,由省市两级母基金共同出资设立,重点投资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光伏技术、氢能、新型储能等领域。该基金采用“母子基金+直投”模式,旨在培育一批新能源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投资方向与重点
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投资方向:
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重点支持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以及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新型电力系统:包括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新一代光伏技术:支持高效太阳能电池、薄膜光伏、钙钛矿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氢能: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新型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化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预期目标与影响
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的设立,将对江苏乃至全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通过精准投资和深度赋能,培育一批掌握新能源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基金为纽带,吸引优质项目和企业落户江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促进科技创新: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支持新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引领绿色转型:助力江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全国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示范。
案例分析: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
作为江苏省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的先行者,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该基金总规模50亿元,由省市两级母基金共同出资设立,重点投资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光伏技术、氢能、新型储能、深海深空智能装备等领域。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存续期15年,其中投资期7年,退出期8年。投资方式包括设立产业子基金和直接投资项目,直接投资项目金额不超过30%。产业子基金规模不低于10亿元,各级政府出资比例合计不超过50%。
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的设立,不仅为当地新能源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通过产业链布局和项目投资,推动了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据统计,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680亿元,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投资热度全国第一。当前,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常州市聚焦“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生态全链条,不断强链补链延链、集聚集群集约、做强做优做特,奋力打造万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江苏省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的设立,是江苏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全国产业竞赛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基金的逐步落地和投资,必将为江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江苏在新能源领域持续领跑,为全国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