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外卖黑窝点,专家详解维权途径
央视曝光外卖黑窝点,专家详解维权途径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外卖平台上存在的“幽灵外卖”窝点,这些外卖店铺藏匿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环境恶劣,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外卖行业法律风险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关注。那么,当外卖丢失时,到底是谁的责任?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将深入探讨外卖丢失背后的法律风险,教你如何正确维权。
外卖丢失:谁该为此负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零四条的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外卖配送过程。
如果外卖员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将外卖放置在某个地点导致丢失,那么责任应由外卖员承担。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外卖员没有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完成交付,违反了合同义务。相反,如果消费者同意将外卖放置在指定地点,而外卖随后被偷,那么责任应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因为外卖员已经按照约定完成了交付。
维权途径:如何讨回“消失的外卖”?
当外卖丢失时,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
与外卖员协商:首先应与外卖员沟通,了解情况并尝试达成一致。如果外卖员愿意补送或退款,问题即可得到快速解决。
平台投诉:如果协商无果,消费者可以通过外卖平台的APP或网站提交投诉。平台会核实订单状态,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赔偿。通常,平台会要求消费者提供相关证据,如订单截图、与外卖员的通话记录等。
法律诉讼:如果问题仍未解决,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相关方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和公平交易条件,有权依法获得赔偿。
外卖消费中的其他法律风险
除了外卖丢失,消费者在点外卖时还可能遇到其他法律风险,如食物安全问题、描述不符等。例如,李女士通过外卖订餐平台订购了一份酸菜鱼套餐,食用后出现肠胃不适,经医院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法院最终判决餐饮店退还餐费35元,赔偿医疗费460元,并支付1000元的惩罚性赔偿。
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消费者同样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进行维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生产者或经营者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的,为1000元。
呼吁:加强行业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央视曝光的“幽灵外卖”事件再次敲响了外卖行业监管的警钟。外卖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负有审核商家资质、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责任。然而,一些平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对商家的严格审核,导致无证经营、环境恶劣的“幽灵外卖”得以存在。
此外,一些商家在外卖平台上玩起了“价格游戏”,同一餐品的“到店自取”价格竟然高于“外卖配送”价格,这种做法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指出,这种现象非常不合理,经营者定价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提高维权意识,遇到问题时及时保留证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外卖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