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万峰中心联合发布:糖尿病患者主食新指南
卫健委&万峰中心联合发布:糖尿病患者主食新指南
近年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健身和饮食界广受欢迎,许多人认为这种饮食方式有助于减肥和改善健康。然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提出了一个令人警惕的观点: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这项发表在《Diabetes & Metabolic Syndrome: Clinical Research & Reviews》期刊上的研究,基于墨尔本协作队列研究(MCCS)的数据,分析了39185名参与者的情况。研究发现,与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5%的人群相比,碳水化合物供能占38%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了20%。这一发现引发了对主食摄入与血糖控制之间关系的新思考。
在此背景下,国家卫健委和山西万峰糖尿病中心联合发布的2024年糖尿病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份指南提出了主食选择的三大要点:“不低+低生糖+粗细配”,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科学的饮食建议。
“不低”:主食摄入要适量
“不低”原则强调主食摄入不能过少。根据2024版《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应控制在45%-60%。这一建议与《中国营养学会》的多次指出相呼应:主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机体能量不足,迫使身体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供能,反而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
“低生糖”:选择低GI主食
“低生糖”原则关注的是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升糖指数(GI)是衡量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通常将GI值大于70的食物视为高GI食物,55-70之间的为中GI食物,低于55的为低GI食物。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低GI主食,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能延缓血糖上升,有助于血糖控制。
“粗细配”:合理搭配粗粮和细粮
“粗细配”原则提倡粗粮和细粮的合理搭配。全谷物和杂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但过多摄入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因此,建议每顿饭将粗粮和细粮按照3:7或5:5的比例混合,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能帮助血糖控制。
实用建议
- 不要完全戒主食:每天适量摄入主食,保证身体的能量供给。
- 选择低GI主食:燕麦、糙米、全麦食品是不错的选择。
- 粗细搭配:粗粮和细粮搭配食用,避免胃肠不适的同时,控制血糖。
- 定时定量进餐: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正如中医所言:“和谐则生,偏则病。”合理饮食、平衡搭配,才是长期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