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改造焕新颜,新疆最大清真寺见证丝路文化交融
喀什老城改造焕新颜,新疆最大清真寺见证丝路文化交融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这句流传已久的说法,道出了喀什在新疆乃至整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喀什老城和艾提尕尔清真寺,作为这片神秘土地上的文化地标,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喀什老城:丝绸之路的活体记忆
喀什古城,这座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生土建筑群,被誉为“丝绸之路的活体记忆”。自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驼铃声响起,喀什便在华夏文明的滋养中,在时光的流转中,在新与旧的更迭中生长。
2010年,一项投资70.49亿元、涉及22万人口的喀什古城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49083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在保留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得到修缮加固。这片昔日喀什市最大的棚户区,从此成为新疆第一个国家5A级历史人文景区。
走进喀什古城,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迷宫。街巷纵横交错,建筑高低错落,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古城内的建筑大多经过改造,房屋相对崭新完好,但依然保留着浓郁的当地风情。色彩斑斓的土墙、精美的木雕门窗、独特的圆拱门廊,无不展现着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古城内的街道各具特色,每一条都仿佛一个小型的巴扎(集市)。坎土曼巴扎(铁匠街)、朵帕巴扎(花帽街)、花盆巴扎、手工艺术品巴扎、陶器巴扎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街道两旁,特色茶馆里飘出阵阵香气,摊贩们售卖着葡萄、馕、羊奶冰淇淋等当地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艾提尕尔清真寺:伊斯兰文化的瑰宝
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喀什老城区中心,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这座始建于1442年的宗教圣地,历经数百年沧桑,见证了无数历史传奇。
清真寺是一座典型的庭院式建筑,寺院东侧正门口便是巨大的艾提尕尔广场,是喀什市的标志。平时在大广场上有很多人在此休闲游戏,长胡须的老爷爷和小孩一起在广场边闲坐晒太阳,非常的休闲,场面也很安然。
广场的西侧是清真寺的东门,即艾提尕尔清真寺正门门楼,正门是鹅黄色的建筑,旁边是两座宣礼塔,弧形的造型柔和静美,寺门上挂着巨大的写有阿拉伯文清真言的牌匾,很多游客会在此拍照。
从东门处购票进入清真寺之后便可观赏清真寺的院内,院内面积很大,横竖都有一百多米,种植了众多的树木,使得整个清真寺都在绿荫之下,在干燥的喀什是难得的清新舒服的地方,院内有礼拜堂、讲经堂、拱北孜等十几座建筑,以绿色为主色,每一座都很有伊斯兰风情,中间还有水池花木等,为主参观的建筑便是礼拜堂,位于寺内深处,礼拜堂长有一百多米,以绿色为主色,有一百多根七米高的绿色大柱支撑,里面一排排的坐垫便是礼拜的场所了。
到艾提尕尔寺观光,除了观看寺内的建筑,重要的其实是见证盛大的礼拜场面,每天艾提尕尔寺都会进行5次礼拜,礼拜时寺院不开放,但是可以在寺外见证。每次礼拜之前,寺院的广播会播放宣礼的唱经声音,悠远空灵,之后便会有两三千人在此礼拜,寺内无法容纳便有很多人在寺旁和广场上进行仪式,场面盛大而又安静,给人心灵的震撼。每周五是伊斯兰教的主麻日,这里的礼拜人数更是会达到六七千甚至上万,场面非常壮观,另外,每年伊斯兰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传统节日时,会有远近数万名人在这里欢歌跳舞庆祝节日,如果正好赶上一定要见证一下。
民俗文化:多元民族的和谐交融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在这里,汉、回、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
走在喀什古城的街巷中,随时可能遇到一场即兴的维吾尔族舞蹈表演。欢快的音乐、热情的舞步,吸引着游客纷纷驻足观看。街头巷尾,不时传来悠扬的冬不拉琴声,那是维吾尔族艺人正在演奏传统乐曲。
夜晚的喀什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艾提尕尔广场上,灯火通明,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烤羊肉串、手抓饭等地道美食,畅谈着一天的见闻。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打闹,老人们则坐在一旁,悠闲地抽着水烟,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喀什,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历史遗迹、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无论是探寻古老的街巷,还是感受现代的繁华,喀什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喀什,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