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白肉大比拼:谁才是真正的护心之选?
红肉白肉大比拼:谁才是真正的护心之选?
心血管疾病,这个“沉默的杀手”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每5个死亡病例中就有2个死于心血管疾病。在追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红肉和白肉的比拼一直没有断过。那么,红肉和白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护心之选?
红肉与白肉:营养成分大不同
红肉,顾名思义就是所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如我们常吃的猪肉、牛肉、羊肉等,它们的颜色呈现为红色,这是因为红肉中富含肌红蛋白。红肉的蛋白质含量在10-20%之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而且富含铁、锌等矿物质。其中,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然而,红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会增加胆固醇的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白肉一般指家禽类和鱼类等的肌肉组织。如常吃的鸡肉、鸭肉、鱼肉等都属于白肉。白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少量脂肪,且富含ω-3脂肪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少炎症反应等。三文鱼等深海鱼类就是ω-3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此外,白肉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也较为丰富,如鸡肉中富含维生素B6和烟酸等。
最新研究:红肉摄入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最近,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的研究,对过往70项研究、总计600多万人群进行分析,全面评估了红肉(包括了未加工和加工红肉)与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否经过加工,红肉吃多了都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每天多吃100克未加工红肉,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11%!而每天仅多吃50克加工红肉,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可能增加26%!
专家建议:合理搭配才是王道
心血管专家建议,红肉和白肉在我们的饮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用。每天摄入的肉类总量应控制在 120 - 200 克左右,其中红肉的摄入量不宜过多,每周可食用 3 - 4 次红肉,每次约 50 - 75 克。白肉可以适当增加食用频率,每周可食用 3 - 5 次。
为了实现营养均衡,可以搭配食用红肉和白肉。一顿饭中可以同时包含鸡肉和牛肉,或鱼肉和猪肉。这既能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又能利用两者的营养优势。还可以搭配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以提供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无论选择红肉还是白肉,应尽量避免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方式,这些方式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相反,选择清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能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
特殊人群如何选择?
红肉适合的食用人群
1.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2.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
3.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群白肉适合的食用人群
1.老年人
2.需要控制体重和血脂的人群
3.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人群
“First
总结一下,红肉和白肉在我们的饮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