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送教上门14载,铜陵特教老师点亮特殊儿童未来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13: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送教上门14载,铜陵特教老师点亮特殊儿童未来

安徽铜陵市通过送教上门活动,为残疾儿童提供心理关怀和教育支持,确保他们在家庭环境中也能获得知识和关爱。老师们不仅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通过耐心和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这种“一对一”“一对多”的送教活动,不仅促进了特殊儿童对集体的融入,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营造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成长环境。

01

送教上门:让知识和关爱走进每个家庭

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自2009年起实施送教上门工作,至今已累计送教约6000人次。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部分残疾儿童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学习的难题,更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涵盖知识传授、康复训练及心理关怀等多个方面。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进行上门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指导家长参与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专业团队,利用周末时间每两周一次上门送教,每次一个半小时,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康复训练及心理辅导。

02

从抗拒到信任:一个教师的爱心之旅

28岁的胡玥倩是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她用耐心和爱心融化了一个个特殊儿童内心的“玻璃壳”。17岁的小史家住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因先天性智力发展缓慢,她拒绝和陌生人交流,也抗拒外出。除了奶奶和四处打零工的父母,她几乎不愿和旁人交流。家人很为她的未来担忧。

胡玥倩2015年走上特殊教育岗位,2019年考到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她以热情和责任感温暖着这里的孩子。也正是2019年,胡玥倩成为小史的专职送教老师,此前,市特教学校已连续两年安排教师上门指导小史康复训练。小胡老师性格活泼、外向,特别爱笑,但刚开始,小史并不欢迎这个陌生人,甚至不愿意开口说一句话。

胡玥倩每次来上课都会带上好吃的零食。为了拉近距离,不会说铜陵方言的胡玥倩甚至开始努力学习本地话,“那段时间只要遇到身边会说铜陵话的亲戚、朋友、同事,就去跟他们练习几句,大家都认为我‘魔怔’了”。

胡玥倩的眼里都是小史——吃东西嘴脏了,流鼻涕了,立马帮她擦干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闹小情绪,就耐心哄她开心……两个相差11岁的姑娘,心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好,小史每次听到胡老师用铜陵话亲切地叫她,总是笑嘻嘻地回应。

二人相处了半年之后,每一次上课前,小史都会在约定的时间站在门口等着,远远看见就会呼唤她:“胡老师,来个啦(方言,意为‘你来了呀’)!”

有一次天降大雨,因为路况问题,胡玥倩迟到了一小会儿。小史的奶奶说:“孙女坐在院口看了好久的天,念叨着‘天上雨下得好大,奶奶你打个电话问问老师呀,我怕她路上危险’。”

当时,胡玥倩注意到,小史的眼睛亮晶晶的,还帮忙擦干自己胳膊上的雨水。

其实,小史特别怕生人,白天从来不出门。有一天,胡老师和辅助教学的搭档引导她去家门口的小超市完成了一次独立购物,她回来后吃着自己买的零食,笑得十分开心。邻居对胡玥倩说:“这孩子是把你当亲人了,才会这么信任你。”听到这话,胡玥倩十分幸福。

今年3月26日,小史跟着胡玥倩来到附近的田野放风筝,胡老师为小史拍了很多照片,每张照片里,她都扬着笑脸在欢快奔跑。胡玥倩给小史准备了送别礼物——一盒水彩笔和大概50张简笔画纸,搭档教师也准备了一大包零食。那一天,在场的4人都没能忍住眼泪。小史平时和70岁的奶奶居住,身患残疾的父母四处打零工谋生。奶奶哭着说:“有了特教老师之后,孩子开朗了许多。原来还有人在乎着我们。”

经过近4年送教上门,小史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渐提高,她愿意和老师交流,脸上笑容多了,注意力也更集中了。

胡玥倩告诉记者,平时的课堂教学里,老师要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孩子们的受教育能力,促进他们参与课堂学习、增强知识技能。上门送教时,则主要教授认知能力、精细运动、语言、社交、运动和生活等技能。

如今,入职4年的她也深刻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不易。她发现,很多孩子沉浸在自我世界,情绪问题严重。她把这些孩子比喻为“躲在彩色玻璃罩里的小人儿”,小人儿也渴望交流和交友。只不过,在玻璃罩里的他们力量微小,极度缺乏安全感。玻璃罩也蒙蔽了大多数人的眼睛,让别人不能看清他们。“所以当你仔细看,细心听,耐心懂,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他们。”

孤独症男孩儿淼淼是胡玥倩工作中接触的第一个特殊儿童,发生在他身上的改变让胡玥倩至今印象深刻。初见时,淼淼把玩着自己的绿短袖,敲打着桌面,只要有人靠近,他就胡乱地喷口水满地打滚,表示抗拒。

为了和淼淼交朋友,她创造“偶遇”,出现在各个能遇到淼淼的地方。她还会带淼淼一起散步,想办法给他高关注度。为了改善他的异常行为,她结合家校互动的多方资料总结分析成因,制订适合的训练计划。一段时间后,淼淼有了明显的进步,异常行为也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

有一天,她路过淼淼的班级,小家伙嗖的一下跑出门,拽着胡老师的衣角,声音哑哑地说了一个只有她能听懂的“好”字,胡玥倩赶忙抱住他回应了好多声:“你好,淼淼好,你好棒,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那一刻,胡玥倩明白,她融化了淼淼的“玻璃壳”。

胡玥倩觉得,要融化更多“玻璃壳”,需要特教老师付出极大的爱心、信心、细心、恒心,也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因材施教。她说,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那群孩子最清澈的眼眸和最天真的笑颜”。“这些孩子虽然是特殊的,但希望社会能用‘普通’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只是慢了些,不代表不懂事和不会做。引领社会尊重并改变这个群体,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03

送教上门: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送教上门不仅传递了知识,更通过情感支持和个性化关怀促进了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老师们用爱心和耐心,帮助孩子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改善社交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这种上门送教的方式,不仅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更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更加贴心和有效的教育服务。

铜陵市通过送教上门活动,不仅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更为他们打开了通往知识和希望的大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让整个社会更加温暖和包容。让我们为这些默默奉献的特教老师们点赞,为他们带来的改变和希望喝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