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椎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成功案例:从诊断到治疗全程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椎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成功案例:从诊断到治疗全程解析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6
来源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3f4185e171fd
2.
https://rs.yiigle.com/cmaid/1518688
3.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48738
4.
https://m.incsg.com/jisuoliu/4612.html
5.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33372
6.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32093

椎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最为常见。VAOS可引起后循环缺血,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脑卒中。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已成为治疗VAOS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一个成功案例,展示介入手术在治疗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01

病例介绍

吴先生,56岁,因反复眩晕就医。经头颈心CTA检查发现左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狭窄程度达80%。进一步的DSA检查确认了这一发现,并显示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无法提供足够的代偿供血。鉴于患者症状明显且存在高卒中风险,医生建议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经股动脉入路。术中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狭窄程度和病变性质,选择合适尺寸的支架。在微导丝引导下,将支架精准定位并释放于狭窄段。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完全解除,血流通畅。

术后,吴先生在ICU观察24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第3天,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无其他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术后1周,患者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未再出现眩晕及晕厥情况,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02

手术方法与优势

根据《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逐渐成为VAOS的首选血运重建策略。具体手术步骤包括:

  1. 术前评估:通过CTA、DSA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狭窄程度和血管解剖结构,排除手术禁忌证。
  2. 麻醉与入路选择:通常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入路。
  3. 血管准备:使用导丝和导管建立工作通道,必要时使用球囊预扩张。
  4. 支架植入:在IVUS或造影指导下,选择合适尺寸的支架,精准释放于狭窄段。
  5. 术后评估:通过造影确认支架位置和血流情况,评估手术效果。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手术具有以下优势:

  • 创伤小:仅需穿刺血管,无需开刀
  • 恢复快:术后短时间内即可下床活动
  • 并发症少:避免了开颅或颈部大切口带来的风险
  • 住院时间短:一般术后3-5天即可出院
03

术后管理与随访

术后管理是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复发的关键环节。患者需要:

  • 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6个月
  •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 注意观察有无头痛、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定期随访同样重要,通常包括:

  •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 通过CTA或超声检查评估支架通畅情况
  • 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椎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最为常见。VAOS可引起后循环缺血,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脑卒中。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已成为治疗VAOS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一个成功案例,展示介入手术在治疗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04

结语

吴先生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椎动脉狭窄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椎动脉狭窄患者,及时就医、准确诊断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介入手术作为微创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效降低了卒中风险,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术后管理和定期随访是确保长期疗效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