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昌古镇:1700年古城的搬迁奇迹与文化新生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2: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昌古镇:1700年古城的搬迁奇迹与文化新生

大昌古镇,这座位于重庆巫山县三峡腹地深处的古城,承载着1700多年的历史沧桑。然而,为了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这座古镇在2002年上演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搬迁奇迹。

01

世界古民居保护史上的奇迹

2002年,为了保护这座千年古城免遭三峡水库蓄水淹没,当地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整体搬迁。这场搬迁工程堪称世界古民居保护史上的奇迹:古镇的30栋古民居、3座城门、2座古庙,全部被小心翼翼地拆解、编号,然后在距旧址8公里外的西包岭,按照原貌一砖一瓦地复建起来。

如今的大昌古镇,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东西主街长约350米,南北长约200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袖珍古城”。古城内现存东、南、西三道城门,城门与古城墙都保存完好。街道两旁的民居建筑共计37幢,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四合院、木质门面、双筒屋檐、青砖黛瓦,院落之间由高耸的风火山墙隔断,既具有浓郁的徽式风格,又融合了川渝民居的传统特色。

02

千年古镇的文化瑰宝

古镇内最著名的建筑当属温家大院。这座建于清朝的大院,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温家祖上曾官至巡抚,大堂上题有“祖遗厚德世代昌隆”的匾额,笔力遒劲。大院由二重四合院、三个天井、一个大花园和几十间房屋构成,总占地320多平方米,因其在大昌古城中占地面积最大,故有“温半城”的美誉。

除了温家大院,古镇内还有关帝庙、钱庄等历史建筑,每一处都凝结着古镇的千年记忆。古镇内还有一台融合了巫山大昌盐帮文化、巫文化内涵、三峡皮影、民俗风情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景演出。演出以巫山盐帮文化为主线,加入原生态巫山民间山歌、杂技、吐火、巴蜀战鼓舞、三峡皮影、踩堂戏、渔鼓(竹琴)等非遗传承表演形式,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03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然而,搬迁后的古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古镇内不允许居民居住,这导致部分沿街店面冷清,游客较少。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让大昌古镇焕发新生,成为当地政府和居民面临的重要课题。

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表示,巫山将依托“大三峡”资源,建设“旅游名县”。巫山把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扛起“大三峡”旅游振兴使命,重点擦亮三张名片。近年来,巫山县将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巫峡·神女等重点景区建设为支撑,助力重庆构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巫山以丰富三峡旅游产品为重点,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服务质效,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巫山建好了巫峡神女景区南北、小三峡东西两条水陆环线,联通了巫峡十二峰、大昌古镇、天路下庄等20余个精品景区,让精品景区已成集群,四季景观不断丰富。

04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2003年三峡库区开始蓄水后,原大昌古镇沉入江底,形成了面积达6.14平方公里的大昌湖。当地政府在这里规划建造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与大昌古镇构建了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和谐画面,山、水、林、田、湖共存,极具浓郁地方特色。2021年,大昌湖被评选为“2021重庆市美丽河湖”。

大昌古镇,这座历经1700多年沧桑的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更是世界古民居保护的典范。未来,随着巫山县旅游名县建设的深入推进,大昌古镇必将成为三峡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