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美元引发亚洲货币暴跌,日元韩元创多年新低
强势美元引发亚洲货币暴跌,日元韩元创多年新低
2025年伊始,亚洲货币贬值风暴再度席卷全球。日元、韩元、印度卢比、印尼盾、越南盾、菲律宾比索等主要亚洲货币纷纷创下新低,引发市场对新兴经济体金融稳定的担忧。这场风暴不仅考验着各国央行的应对能力,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贬值风暴席卷亚洲
自2024年以来,亚洲货币持续承压。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58日元兑1美元,创下199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韩元对美元汇率更是触及1400的关键整数位,创下2022年10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印度卢比、印尼盾、越南盾、菲律宾比索等货币也承受着新一轮的抛售潮。印尼盾一度重挫逾2%,跌至四年低点;越南盾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美元兑越南盾一度触及25295。
强势美元是主因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亚洲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是“强势美元”。美联储持续维持高利率政策,导致美元指数大幅走强。2024年,美元指数上涨超过7%,而亚洲多国货币则出现大幅贬值。日元、韩元、越南盾的振幅分别达到15%、7.7%和8.6%,相比之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幅不足2.5%,显示出较强的韧性。
经济影响不容忽视
货币大幅贬值对相关国家经济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在日本,日元贬值带来了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进口成本上升导致消费疲软。韩国则面临通胀走高和资本外流的双重压力,2024年3月,韩国CPI同比上涨3.1%,超出市场预期。印尼和越南等国由于经常账户赤字、通胀率和外债水平较高,本币大幅贬值让偿还外债变得更加困难,对经济稳定构成更大风险。
各国积极应对
面对来势汹汹的贬值潮,各国央行纷纷采取行动。4月17日,日韩官员同时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印尼央行则直接下场,通过出售高收益证券并买入印尼盾以抑制本币跌幅。高盛分析师指出,不同类型经济体的央行可能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如韩国和泰国可能更能容忍货币疲软,而经常账户赤字较高国家如印尼和菲律宾则可能积极干预。
未来走势如何?
展望未来,专家普遍认为亚洲货币的贬值趋势有望放缓。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美元指数可能从高位回落,为亚洲货币提供喘息之机。星展银行策略师李若凡预计,到年底,美元对日元汇率可能维持在149左右,韩元对美元汇率可能回升至1340,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可能反弹至7.14左右。然而,不同类型经济体的复苏步伐可能不同,经常账户赤字较高国家的货币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企稳。
这场亚洲货币贬值风暴再次凸显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性。在强势美元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双重压力下,亚洲经济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机遇。面对这场风暴,亚洲各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维护金融稳定,为未来的复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