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蹭逃费被判刑,车主赔钱又坐牢
ETC蹭逃费被判刑,车主赔钱又坐牢
近日,上海崇明警方破获一起ETC蹭逃费案件,涉案金额近万元。这起案件再次敲响警钟,提醒广大车主:使用非法手段偷逃高速通行费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切勿以身试法。
案件经过:一年内蹭逃180余次
2023年9月至2024年10月期间,犯罪嫌疑人蒋某驾驶一辆黄牌银色客车,通过紧跟前车的方式,在ETC通道多次偷逃通行费。据统计,蒋某共实施蹭逃费行为180余次,累计涉案金额达9800余元。
法律定性:为何是抢夺罪?
类似ETC蹭逃费行为在各地司法实践中定性不一,包括盗窃罪、诈骗罪、寻衅滋事罪等。但近年来,认定该行为构成抢夺罪的观点逐渐增多。
以上海另一案例为例:网约车司机范某在半年多时间里,通过跟车等方式逃缴通行费118次,逃费金额共计5800余元。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检察院以抢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范某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
承办检察官黄静波分析指出,范某的行为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范某主观上明知尾随前车闯关逃费的行为能被收费员发现,客观上也当着收费员的面实施了闯关逃费行为。根据案发现场的客观环境和犯罪嫌疑人范某的主观认知,该行为具备抢夺罪中的“公然性”特征。
社会危害:不只是“贪小便宜”
ETC蹭逃费行为看似是“贪小便宜”,实则危害巨大。它不仅侵害了正常通行驾驶员的权益,也给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和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威胁行车安全。
对于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来说,追缴逃费过程往往耗时耗力。例如,湖南某高速收费站曾发现一辆一年多时间逃费近千次、逃费总额高达3万余元的车辆。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多次沟通等方式,历时一个多月才成功追缴。期间耗费的人力物力,只能由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自行承担。
警示意义:法律红线不容触碰
目前,蒋某因涉嫌盗窃罪已被崇明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这一案例再次警示广大车主:ETC蹭逃费不是小事,而是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一旦被查实,不仅需要补缴费用,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警方提醒: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广大司机切莫心存侥幸,以身试法。使用ETC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法通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ETC带来的便利,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