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出慈禧太后文物,每日百菜见奢靡
故宫展出慈禧太后文物,每日百菜见奢靡
近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关于清朝末年宫廷生活的文物展,展品中不乏慈禧太后当年使用的珍贵物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慈禧太后的奢华生活,也揭示了清朝末年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龙袍凤袍:织绣工艺的巅峰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慈禧太后的服饰。其中一件明黄色芝麻纱绣水墨兰花金团寿字纹氅衣料尤为瞩目。这件氅衣料采用明黄色地,上面绣有金团寿字和水墨兰花,绣工娴雅,尽显皇家气派。据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织绣文物科副研究馆员章新介绍,这件氅衣料必属于慈禧太后所有,是清晚期宫廷“高定”女氅衣料的典范。
另一件展出的杏黄色缂丝双凤花卉纹氅衣料同样精美绝伦。杏黄色在清代服色等级中仅次于明黄,高于金黄。在乾隆朝典制中,杏黄是为皇太子夫妇设计的衣色,后代皇帝也将赏赐杏黄作为对王宫大臣的礼遇。
御膳餐具:每日百菜的餐桌
除了华丽的服饰,展览中还展出了慈禧太后的御膳餐具。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每日的餐餐不重样,餐餐皆珍馐。御膳房400名厨师每天为她准备120菜的豪华盛宴,每餐后还有两次点心糕点小吃,每次约有20多道。仅日常用餐就花费超过4万两白银,奢靡程度令人咋舌。
颐和园:奢华生活的缩影
展览中还展出了颐和园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文物。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奢侈生活的集中体现。为了庆祝自己的60岁寿辰,慈禧太后竟挪用军费,对颐和园进行了大规模重修,涉及56项工程,耗资高达600多万两白银。此外,她还斥巨资购置珠宝、衣物、鞋子等,总花费高达15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整个北洋舰队的军费。
据《生活》杂志1948年4月5日报道,1903年,一名满族官员在颐和园拍摄了一组罕见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游玩的场景,包括她在湖上驳船上的表演、在浮雕屏风前梳妆打扮等。这些照片生动再现了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奢华生活。
奢华至死:价值连城的陪葬品
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甚至延续到了死后。她去世后,陪葬品价值连城,包括镶嵌满珍珠的寿衣和褂子,以及一颗无价夜明珠。这样的陪葬品堪称奢侈至极,展现了她对美的极致追求。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大清百姓贫困的基础上的。她只顾自己的享乐,不顾国计民生,搜刮民脂民膏,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她在世时清朝并未灭亡,但她的奢侈行为无疑是给国家埋下了不可挽回的祸根。希望这段历史能警醒后人,珍惜国家富强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