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兴安岭停伐十年:野生动物回归的生态答卷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4: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兴安岭停伐十年:野生动物回归的生态答卷

2025年1月,大兴安岭双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传来喜讯:两只成年猞猁在红外相机前亮相,随后消失于密林深处。这一幕不仅展现了猞猁的健硕体态,更映射出大兴安岭停伐十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的显著成效。

作为我国寒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大兴安岭不仅是全球寒温带生态系统的代表,更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安居之所。自2014年全面停伐以来,大兴安岭持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通过一系列保护行动,为野生动物营造了安全的栖息环境。

01

科学监测:守护野生动物的“千里眼”

在乌尔旗汉林业局,一项针对林区围栏影响的调查正在展开。调查发现,近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围栏22.6万米,其中近年新建在用的达16.5万米。这些围栏对中型有蹄类动物如西伯利亚狍和野猪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为此,项目团队尝试在陈旧围栏上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每500米间隔开设5-10米宽的开口,以降低围栏对野生动物迁徙的影响。

大兴安岭毕拉河林草湿生态空间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立,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该研究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 40053)建设,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02

重拳出击:打击非法猎捕的“守护神”

十八站林业局通过强化野外巡护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行为。他们划分责任区,落实巡护岗位职责,对野生动物频繁活动区域进行排查清理,同时协同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农贸市场、山产品店等场所,形成多环节、全链条的监管体系。

03

全民参与:构建生态保护的“同心圆”

保护区积极发展志愿者团队,通过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目前,核心志愿者已能熟练掌握红外相机使用和野生动物痕迹识别等技术,并通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04

成效显著:珍稀物种回归的“生态答卷”

停伐十年来,大兴安岭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以驼鹿为例,种群数量已从“十一五”期间的800-900头增长至目前的2000-2100头。东北虎的踪迹也在大兴安岭重现,科研团队通过红外相机捕捉到了其活动影像。

鸟类作为生态环境的“试纸”,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直观反映了生态状况。大兴安岭新增分布鸟类20余种,包括丑鸭、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这些“天空精灵”的回归,印证了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大兴安岭的生态保护实践,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所,更为我国寒温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树立了典范。未来,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优化和全民参与度的提升,这片广袤的绿色家园必将迎来更多生灵的回归,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