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浪潮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员工健康与福祉体系
ESG浪潮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员工健康与福祉体系
近年来,ESG(环境、社会及治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在ESG框架下,员工健康与福祉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探讨ESG与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区别,并为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具体的建议,帮助企业构建全面的员工健康与福祉体系。
ESG与企业社会责任(CSR)有何不同?
随着ESG与绿色低碳理念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ESG的重要性,但随着ESG愈发受到重视,人们常常将ESG和企业社会责任(CSR)混为一谈,市面上有很多文章都试图对它们进行区分,但对其不同的阐释,也不尽准确。
- 呈现方式:ESG更量化,CSR更故事化
- 受众群体:ESG侧重给投资方看,CSR报告受众群体更广泛,包括政府、消费者用户、媒体、员工、合作伙伴、社区、供应商等
- 功能:CSR报告侧重在传播和大众沟通功能,ESG报告更侧重在投资者关系PR和沟通作用
- 参考标准:CSR社会责任报告一般参考GRI来编制呈现,ESG报告会需要参考GRI之外,还有不同交易所和评价标准
- 发布时间:ESG报告常规在企业年报财报公布周期内按时发布,CSR则比较灵活
- 内容框架:CSR报告基于大逻辑呈现,内容宽松。ESG报告标准化,对规定信息项和数据维度要标准披露和呈现,确保一致精准
- 发展阶段:CSR有两个阶段,比较初级的也是很多企业所正在推行的公益慈善救助项目这些,即就是用金钱、物资或其他可衡量形式主动回馈社会,做正面贡献,但系统的CSR则是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ESG对标资本市场,展现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HR如何把握ESG趋势
在ESG逐步成为企业重要战略的当下,HR需要持续重塑思维,拓宽认知,从ESG战略目标出发来考量员工健康与福祉的构建,将ESG议题所强调的“公正、平等、可持续、高质量”等要素融入员工健康与福祉管理之中,探索升级的空间,打造持久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员工健康与福祉。
1. 健康供应链全覆盖,满足不同员工各种健康需求
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健康福利能否支持员工获取充分的医疗健康资源,并且这种“支持”是否覆盖到了全体员工以及员工家庭。企业可从福利战略制定方式以及福利内容规划双管齐下,来确保健康福利充分满足员工及其家庭需求。
企业可制定多年期/长期健康福利战略以确保员工对于核心医疗福利及风险保障福利资源的获取持续“不断档”;同时,企业可通过有效的谈判来保障医疗保费成本可控,以增强健康福利资源提供的可持续性;另外,在核心医疗服务及风险保障之余,企业还可考虑增加补充类的医疗服务或风险保障产品,为员工的健康风险防护“加码”。
2. 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低碳的文化传播形式
例如企业推行支持使用电动车,空间改造、鼓励使用替代能源、提供数字化健康福利、实现节能环保,有增加健康福利的可行性,以及部分企业把团建项目也改成节能环保公益项目,从企业文化着手,各方面融入企业各项组织力中传播。把ESG作为文化载体,作为企业战略。
3. 提升员工健康防护意识,关注职业病、慢性病、传染疾病
职业病、慢性病,以及传染性疾病不仅会危及员工健康,更会对组织有序运作乃至更高层面的社会正常秩序及全球经济产生影响。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是每个人、每个组织的责任与义务。除了突发的传染性疾病,许多慢性病也会阻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与组织快速成长,长期来看,慢性病也是影响社会整体“活力度”的重要因素。
其中职业病也影响企业员工发展。
4.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打造员工舒适环境
心理健康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也成为许多企业全面健康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员工心理健康支持,企业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入手,虚实结合,呵护与监管并重:
- 宏观层面上,企业应积极推进社会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从社会范围内消降低并除心理健康“污名化”,给人们一个安全的、敢于求助的氛围
- 从微观层面上,企业可持续提供心理健康相关的福利内容,并自查职场环境中是否存在易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积极整改
- 同时,企业可携手客户、合作伙伴及客户,倡导各个场景下的心理健康环境构建,为员工打造一个覆盖面持续扩张的“心灵舒适区”
5. 员工家属健康保障一体化
女职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如何更好的关爱“母亲们”的健康及儿童健康是促进健康福利多元化的重要表现,亦是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手段之一。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携手社会各界不断促进女性及儿童权益提升、促进两性平等以外,还应该重视“职场妈妈”这一员工群体的特殊困境与需求,以给与相应的支持。
企业应审视自身福利是否充分结合员工群体特征而进行了差异化设计,比如除了女性外,员工的父母健康保障、亲子的健康保障,都可以成为提供专门的保险。
本文原文来自fafu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