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揭秘HIV非性传播途径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5: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揭秘HIV非性传播途径

随着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艾滋病病毒(HIV)的非性传播途径。除了众所周知的性传播之外,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01

血液传播:不容忽视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是HI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不安全注射等。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是目前新发感染的主要方式。此外,共用剃须刀、牙刷、修脚、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潜在的传播途径。

为了预防血液传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2.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其他可能沾染血液的物品
  3. 选择信誉良好的美容和穿刺服务机构
  4. 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02

母婴传播:可预防的传播方式

感染HIV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哺乳将病毒传给婴儿。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传播风险。具体预防措施包括:

  1. 早筛查早治疗:夫妻双方应注重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妈们应该主动在孕13周前或初次产前检查前进行“艾梅乙”的咨询和检测。

  2. 孕期干预:发现感染了“艾梅乙”的孕妈妈无需过度紧张,应于发现的第一时间接受助产机构和抗病毒治疗中心的综合评估,并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治疗。

  3. 产后干预

  • 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生下的宝宝应在出生后6小时内开始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于出生后48小时内、6周和3个月时,分别采集宝宝血标本,进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
  • 感染梅毒的孕产妇:生下的宝宝应进行预防性青霉素药物治疗。
  • 感染乙肝病毒的孕产妇:生下的宝宝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1. 定期随访: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会提醒孕妇在怀孕期间定期复检。孕产妇分娩出院后,基层医疗机构会主动进行随访服务,督促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定期接受随访和监测。

03

最新预防措施:暴露后预防(PEP)

随着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科技进展,以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为核心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逐步发展和完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就是一种利用抗病毒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暴露后传播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是艾滋病综合干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暴露后预防为处于HIV高暴露风险的人群提供了紧急阻断的机会,有助于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目前,我国已制定《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试用)》,涵盖了HIV暴露风险评估、PEP适用性评估及实施、PEP依从性教育及综合干预以及PEP随访管理等内容。

04

数据说话:我国艾滋病疫情现状

截至2022年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122.3万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1.8万例,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处全球较低水平。虽然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但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预防同样重要。例如,2023年北京市新增现住本市感染者及病人1404例中,经性传播占95.51%,但其他传播途径仍占4.49%。天津市2023年新报告管理病例中,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占82.38%,但异性传播、注射毒品等其他途径传播也占17.62%。

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让我们一起提高防范意识,共同抗击艾滋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