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懒的一首诗,一个“花”字重复了17次,却成千古名作
李清照最懒的一首诗,一个“花”字重复了17次,却成千古名作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诗词中,“花”和“酒”是最常出现的意象。其中,有一首名为《残花》的诗,更是将“花”字重复了17次,成为千古名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清照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她坎坷的人生经历。
李清照的词中,“花”和“酒”是最常出现的意象。据相关专家统计,这两个意象在她的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这或许与她的生活方式有关:她爱饮酒,常在醉酒后写词或游玩;她也爱赏花,居所外种满鲜花,甚至在“雨疏风骤”之后,最先关心的是海棠花的状况。
在李清照的诗词中,有一首《残花》将“花”字重复了17次,这不仅在李清照的词中少见,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也极为罕见。这首诗全文如下: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这首诗几乎每一句都以“花”字开头,表达了李清照的悲伤与哀愁。表面上是在怜惜花朵,实则是在感叹自己的命运。这种情感的表达,与她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李清照的前半生十分幸福。她的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家境优渥,使她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与赵明诚的婚姻也是美满的,两人志趣相投,生活甜蜜。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很快到来。
1086年,北宋朝廷的元祐党争牵涉到了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之后李格非便被排挤出朝廷,发回原籍。公公赵挺之也因为权相蔡京的构陷,落寞离世,自己的丈夫也丢了官职。再后来,靖康之难来了,这是整个民族的劫难,北宋朝廷灭亡,他们跟着朝廷南下,一路上饱经风霜,丈夫赵明诚不久之后也病逝了,只留下李清照孤身一人在杭州落脚。
经历了这一系列变故的李清照,她的心态、思想彻底被改变了,她不再是那个“误入藕花深处”的少女了,她为自己的身世感伤,为自己的国家感伤,在萧瑟落寞之中,她看到了院中的残花,在经历一夜的风吹雨打之后,它又能留下几瓣花呢?于是,由花及己,她在悲伤中创作了这首《残花》。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是值得人们钦佩的,虽然频频遭受着命运的磨难,但是她从来没有向命运妥协过。在笔者看来,她的诗词创作不输给千古大文豪李白、苏轼,在自信洒脱、放荡不羁上,她不输给风流倜傥的唐伯虎。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但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