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农民工如何逆袭提升社会地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16: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农民工如何逆袭提升社会地位?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找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逐渐实现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然而,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我们该如何帮助农民工更好地提升社会地位,实现社会流动呢?

01

农民工群体的新特征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范围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以下新特征:

  1. 群体比例逐年递减,务工年龄不断提高: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562万人,其中40岁及以下的近1.4亿人,占比47.0%。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占比由2017年的52.4%降至2022年的47.0%,外出务工平均年龄由34.3岁升至37.4岁。

  2. 城市定居意愿强烈,家庭迁徙现象增加:63.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城市定居,24.9%已经在现有城市定居,其中64.4%与配偶或对象在城市一起居住,64.7%与双方父母在一起居住,49.6%与子女居住在一起。

  3. 就业形态“脱实向虚”,身份向新型产业从业者转变:2022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占51.7%。其中,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占11.9%,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占12.5%,从事交通运输及邮政业的农民工占6.8%,而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例则由2017年的29.9%降至27.4%。

  4. 个体化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消费观念与城市青年无太大差异:71.2%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能够很快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66.2%表示“能够跟上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在工作之余,他们热衷于看电视或看视频(59.2%)、与朋友聚会(37.1%)、逛街购物(33.4%)、上网(32.1%)、去电影院(27.2%)、运动健身(24.6%)、读书/报纸/杂志(20.0%)等休闲活动。

02

面临的挑战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展现出积极融入城市生活的趋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1. 就业稳定性整体不高:许多农民工从事的是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缺乏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

  2. 生育意愿低:由于生活压力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部分农民工选择不生育或少生育。

  3. 住房保障覆盖较低:高房价和有限的经济能力使得许多农民工难以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房。

  4. 心理融入难:尽管生活方式逐渐城市化,但在文化认同和社会交往方面仍存在障碍。

  5. 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虽然国家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但农民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仍相对薄弱。

03

政策支持与社会融入

为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升社会地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 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场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聚焦农民工求职意愿和技能培训需求,加强技能提升;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稳定脱贫人口就业。

  2. 维护劳动保障权益:督促企业遵守劳动合同、劳务派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有关制度,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建设,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等权益;推动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维护其社保权益。

  3.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推动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工合法土地权益;开展新市民培训,加强随迁子女教育保障、住房保障,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等。

04

成功案例

虽然目前的案例主要集中在维权方面,但这些案例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民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逐步提升社会地位的努力。例如,河南法院发布的农民工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有的被告人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判刑,有的通过调解成功讨回工资,这些都表明法律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5

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

  1. 提升职业技能: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2. 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3. 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在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

  4. 消除社会偏见:通过宣传教育,改变社会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营造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5. 推进城市融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包括语言、文化、社交等多方面,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的一份子。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重要的就业群体。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促进他们高质量充分就业,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民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不过,农民工就业工作也面临新的变化和要求,比如老龄化趋势明显、增收渠道还不够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劳动权益保障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不少短板、弱项集中在就业质量上。

高质量充分就业,从微观层面表现为劳动者不仅有活干,而且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着眼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矛盾,需要多措并举,为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随着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民工就业意愿更加多元,就业供需之间产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就近就业、返乡创业、高技能就业等需求增多。湖南长沙,通过打造零工“小市场”,推行“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促进零工人员“当场求职,当场对接,当场上岗”;四川成都,通过“产业+行业+协会+部门”模式,已选树培育各层级特色劳务品牌44个,累计带动就业95.24万人。实践证明,既增加岗位供给又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有利于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更好发展。

营造更优就业环境。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还要统筹兼顾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问题。这就需要促进进城农民工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助力更多人融得进、留得住、能成业。据测算,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有效扩大内需,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并拉动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通过新型城镇化催生更多中等收入群体,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提供更好就业保障。近年来,越来越多农民工加入新就业形态,有时会遇到劳动规则不够公开、社保不健全等情况,同时欠薪等老问题也亟待解决。眼下,正值农民工工资结算高峰期,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加强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和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着眼长远,还应完善治理欠薪长效机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机制,以长效机制和常态监管夯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础。

聚焦农民工就业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回应现实需求,不断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