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孔子与阳虎:从同乡到对立,君子小人的不同抉择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37: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孔子与阳虎:从同乡到对立,君子小人的不同抉择

春秋时期,孔子与阳虎,两位出身相似、年纪相仿的鲁国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成为万世师表,一个则被视为小人。本文将通过对比两人的人生经历,探讨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抉择。

《论语》中有一篇名为《阳货篇》,其中的阳货究竟是何许人也?阳货,本名阳虎,姬姓,阳氏,字货。他与孔子同为鲁国人,年龄相仿,都是出身低微的士人,甚至连相貌都颇为相似。历史上,两人曾有过几次交集,而阳虎始终处于强势地位,给孔子留下了不少心理阴影。

初次交锋:季孙氏家宴

孔子17岁那年,母亲刚刚去世。当时的鲁国,季孙氏是最大的世家,时常举办家宴以笼络人心。孔子渴望接触高层,谋求发展,尽管没有收到邀请,还是决定去宴会碰碰运气。然而,刚要进门时,却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拦下,并且说:“季孙氏招待的是贵族宾客,但不敢招待你这种人。”

为什么孔子会遭到这样的嘲讽,悻悻而归?原因在于他当时还在服丧期间,腰间系着“腰绖”,相当于披麻戴孝去别人家赴宴,在周朝的礼制下是不合规矩的。孔子一生强调礼制,但为了个人目的,也曾违反原则,“不拘小节”。史书并没有因为他是圣人而刻意美化,如实记录了他的这些瑕疵。然而,生平归生平,思想归思想。孔子的个人缺陷,并不能否定儒家思想的伟大。

阳虎的崛起

阳虎的优点在于性格果断,敢打敢拼。在“斗鸡之变”事件中,他表现得非常勇猛,相当于救了季平子一命,因此深得器重。阳虎野心勃勃,并不甘心永远做一个家臣。季平子去世后,他开始密谋夺权,最终联合公山不狃囚禁了季桓子,独揽鲁国国政。这一事件被称为“陪臣执国”,在春秋历史上极为罕见。

执政期间,阳虎致力于国家的强大,结盟晋国,对抗齐国,并不断吸纳重用底层士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孔子的抉择

孔子这种有才能而郁郁不得志的小贵族,自然是阳虎的拉拢对象。孔子在齐国,由于晏婴的干涉,并未得到齐景公的重用,又被齐国大夫迫害,只好回国。阳虎给孔子送礼,请他出仕。在孔子眼中,三桓和阳虎都属于窃国之贼,思想品德有问题,并不想为他们打工。孔子专门挑了阳虎不在家的时候去府上回礼,回来的路上与之相遇,躲也躲不掉。

阳虎非常擅于言辞,每句话直击孔子的痛处,他问道:有才华的人不为自己的国家和民众效力,这能算是仁吗?渴望从政的人遇到了时机却选择放弃,这能算是智吗?孔子无语,毕竟仁义礼智信是他一生的信奉和追求,被阳虎问得无言以对。然后阳虎又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把孔子直接搞破防了。

孔子的从政之路

孔子权宜了,想通了,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然而好景不长,阳虎企图彻底铲除碍手碍脚的三桓,政变没有成功,逃亡晋国,给赵鞅打工去了。此后阳虎尽心辅佐赵鞅,使赵氏自下宫之难后,再次成为晋国最强世家。鲁国的国政重新回到三桓手中,孔子推行的仁政理念并不为他们接受,双方矛盾加剧。齐国为了腐化鲁国,给鲁国国君及三桓送了80名女乐。君臣沉迷其中,多日不理朝政。孔子屡屡劝谏无果,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酢肉没有送给孔子,季氏表示不想再任用他了。55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不同的结局

孔子志于学,创立了儒家学派,尽管在世不得志,不过最终成就了身后万世名。阳虎工于算计,图谋眼下权势,作为一个身份低微的家臣,能够执国三年,身居高位,也算是显赫一时。孔子以及后世的读书人,对于阳虎的评价都不好,在孔子的眼里,阳虎是个小人。所以在《阳货篇》中,孔子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并且给我们留下千古名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