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民宿、非遗体验:望仙谷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悬崖民宿、非遗体验:望仙谷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近年来,望仙谷秉持着“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的理念,以乡村非遗文化和原生态资源为依托,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开启乡村振兴新模式。
望仙谷景区客流爆棚增长,带动周边民宿、非遗体验、农家乐、手工作坊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望仙谷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望仙谷通过多方面举措成功打造了独特的乡村消费新场景。
坚持修复与仿建相结合,复原村落风貌
一是强化规划先行。充分挖掘望仙村1830多年的历史,经过对当地传统建筑的全面考察论证分析,确定传承赣东北民居传统建筑形制和构筑手法复原村落,用大面积的夯土墙、碎石墙搭配木质小窗,朴实素雅,体现极具江西地域特色的风貌。
二是强化场景再现。大力推进“故乡重生计划”,通过产权购买的方式,从全国各地把古建筑易地搬迁到景区。因山就势复原老宅10余栋、古街1条、古道4.5公里,修复古宅40余栋、古桥2座。在村庄中重建晒场、图书馆、古戏台、庙宇、文化广场等公共功能空间,还原古朴的乡村生活场景。
三是强化“IP”再造。挖掘地域文化、民俗、跨越千年的望仙传说等内涵,打造悬崖民宿、夯土建筑、古桥溪水、老街商铺、手工作坊等特色地标物,“悬崖望仙”“仙侠体验”已经成为望仙谷独特的文化IP。一期项目建有原汁原味的夯土民宿客房350间,根据日益暴增的游客量需求,目前正在推进二期民宿建设,建成后将新增民宿客房1200间以上。
坚持传承与利用相结合,复兴农耕元素
一是非遗文化全面融入。以省级特色文化街区为载体,导入桥灯、剪纸、信河乱弹腔、自然门武术、串堂班等非遗文化,通过保留乡村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活化乡村浓郁的乡土非遗传统文化,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二是古法技艺深度体验。以本地出产的各种农产品为原材料,打造红糖、酒、油、烙饼、年糕、豆腐、白茶、造纸、木竹、布染等十多个传统手工作坊,让游客感受到最正宗的古法技艺。
三是民俗表演常态开展。定期举办汉族传统婚礼大秀、翻九楼、赣剧、弋阳腔、板凳龙等传统民俗文化演绎和活动,以最考究历史的服装、礼仪、民俗等内容再现传统文化中的民俗瑰宝。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复苏乡村活力
一是用好现代技术。将二次元文化与传统文化破圈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剧《我就是药神》和全息投影剧目《望仙缘》,开展“仙侠盛典、盛月游侠、跨年盛典”等主题活动,营造“虚幻又空灵”的“仙居”“仙侠”梦境体验。
二是抓好文化营销。根据市场需求,常态化开展“仙谷文化周”等文化活动,按照“春野、夏浪、秋集、冬味”四个阶段,开展春风文化节,夏季山风纳凉节,秋季丰收节,冬日民俗盛典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三是做好新型业态。通过夜灯、夜秀、夜市、夜玩、夜宿,拓展夜间消费场景,引导夜间消费潮流,开发文化艺术展、文创市集、实景剧本杀等多元化潮流文旅产品,满足大众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消费需求,让入住游客能够留得住。
望仙谷获得生态和经济“双丰收”
一是美了生态环境。望仙谷曾经是花岗岩板材生产基地,由于技术和加工工艺落后、废水未经处理乱排乱放等因素,生态环境曾遭受严重破坏。2011年成功引进九牛文旅公司后,从一条峡谷漂流干起,使原先的废弃矿山一步步变成峡谷清幽、景色怡人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二是活了文化传承。消费新场景往往以乡村文化为内核。在打造过程中,传统的民俗文化、手工艺等得到传承,如一些乡村通过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体验等活动,让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也会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如今的望仙谷,巨岩、涧瀑、高山清流,山水美如画,古村、耕种、祈福、民俗文化生生不息,文化和旅游、文化和科技、文化和生态多领域深度融合,俨然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三是富了乡里乡亲。2007年由于石材开采加工被叫停,矿山也逐渐成了荒山,远近村民因此失业。伴随景区的发展,悬崖上的38间客房带动了周边1万多间民宿客房,核心景区的大流量溢出效应加速释放。景区自2020年10月21日试营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近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为当地村民提供2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就业3万多人,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了热闹的旅游景区。
本文原文来自上饶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