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指南:三防原则+五款食谱,助你健康入秋
立秋养生指南:三防原则+五款食谱,助你健康入秋
立秋已至,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没来得及喝,养生却已经提上了日程。毕竟,秋天是四季中最容易养生的季节,也是最容易生病的季节。所以,今天就来聊聊立秋养生的那些事儿。
立秋养生的基本原则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立秋养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饮食上及时调理膳食,宜祛暑滋阴,同时合理应对早晚温差,还要预防高温伤害,并加强保养。特别需要注意肝肺的调护。
三防原则
天气由炎热逐渐转为寒凉,气候的变化很容易影响人体健康,想要保持身体健康,要注意做好“三防”。
一防-防暑: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有时还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白天仍然炎热。
二防-防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法。
三防-防感冒:立秋后,昼夜温差大,人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初秋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立秋后,昼夜温差大,若不注意防护,人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
饮食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进食酸味果蔬。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乘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顺应秋冬养阴,有利于阳气的收藏。
经络养生
秋季与肺气相通,手太阴肺经主管人体营卫和呼吸,秋季为肺部疾病高发的季节。因此,在秋之伊始,我们可以经常按揉手太阴肺经,以通调疏解肺经,调理气机,对秋季养生大有裨益。
操作方法:沿肺经循行之处,从中府穴至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方向顺经按摩,取补养肺经经气之意。在顺经按摩时可着重按揉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等肺经五输穴。
立秋养生食材推荐
立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凉。在日常饮食上,应当及时调整饮食习惯,首先要防“燥”。比如,多吃一些润肺养阴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芝麻、核桃等,有利于缓解秋燥对肺部的不利影响。此外,要注意减少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刺激胃肠道,加重秋季干燥症状。
除了防“秋燥”外,建议立秋时节可以适量食用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的食材,包括山药、薏米、南瓜、扁豆等,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在顾护脾胃的同时,还应维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推荐温开水或淡茶,避免冷饮对胃肠道的刺激。
立秋饮食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通过调整饮食来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以下是一些立秋饮食养生的建议:
饮食原则
润燥安神: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并变得干燥,人体内的阳气由盛转弱,易导致肠胃机能紊乱和秋燥症状。因此,饮食应以润燥安神为主。推荐食物:百合、银耳、梨、甘蔗、木耳、芝麻、糯米、蜂蜜、花生等,这些食物具有滋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补肺养血:秋季是养肺的好时节,多吃补肺养血的食物有助于增强体质。推荐食物:莲藕、杏仁等。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杏仁则具有独特的止咳、润肺、平喘作用。
健脾和胃:立秋后,适当吃羊肉等温补食物可以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但不可过量食用,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对于中老年脾胃较弱的人,立秋后早餐可以选择喝粥,如山楂小米粥,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多喝水:秋季干燥,容易导致口干口渴和皮肤干燥,因此应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建议每天的饮水量不低于1600ml。
营养均衡: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避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
食物推荐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胡萝卜、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预防秋冬季的眼睛干燥不适。柠檬、红枣、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发酵食物如馒头、杂粮糕、全麦面包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有助于保护皮肤。
当季果蔬:秋季是许多果蔬的丰收季节,如苹果、香蕉、橘子、甘蔗、梨、橙子以及生菜、芹菜、茄子、藕等。这些果蔬不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能生津止渴、润喉去燥。
温性食物:生姜、韭菜、蒜、牛羊肉等温性食物有助于增强体质,适应秋季逐渐转凉的气候。
注意事项
避免生冷寒凉食物:立秋后,应避免过多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和引发其他疾病。
少辛辣:辛辣食物容易上火,立秋后应适量减少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
少过补:虽然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应避免过度进补导致体内湿气积聚和引发其他疾病。
饮食卫生:尽量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同时,要注意适量搭配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立秋养生菜谱
立秋时节,正是夏秋交接之时,此时的养生重点应侧重于润肺养胃、调和脾胃功能,以适应季节更迭带来的生理变化。立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凉。在日常饮食上,应当及时调整饮食习惯,首先要防“燥”。比如,多吃一些润肺养阴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芝麻、核桃等,有利于缓解秋燥对肺部的不利影响。此外,要注意减少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刺激胃肠道,加重秋季干燥症状。
除了防“秋燥”外,建议立秋时节可以适量食用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的食材,包括山药、薏米、南瓜、扁豆等,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在顾护脾胃的同时,还应维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推荐温开水或淡茶,避免冷饮对胃肠道的刺激。
莲藕排骨汤
食材:莲藕、排骨、姜片、葱段、料酒、盐、胡椒粉
做法:
1.莲藕去皮洗净,切滚刀块备用。
2.排骨洗净,冷水下锅,加入姜片、料酒,焯水后捞出。
3.将排骨、莲藕放入砂锅中,放入姜片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
4.加入适量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南瓜小米粥
食材:南瓜、小米、红枣、冰糖
做法:
1.小米洗净,红枣去核洗净,南瓜去皮去瓤切小块放入锅中。
2.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1 小时左右。
3.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蒜泥茄子
食材:茄子、大蒜、生抽、盐、香油、香菜
做法:
1.茄子洗净切段,放入锅中蒸熟。
2.将大蒜捣成泥,放入碗中,加入生抽、香油、盐拌匀。
3.将茄子撕成条状,放入盘中,淋上蒜泥汁,撒上香菜即可。
清炒山药片
食材:山药、胡萝卜、木耳、青椒、葱、蒜、盐、生抽
做法:
1.将山药、胡萝卜切片,木耳泡发,青椒切块。
2.锅中烧水,放入山药、胡萝卜和木耳焯水 1 分钟左右,捞出沥干水分。
3.热锅凉油,放入食材翻炒,加入盐和生抽调味即可。
板栗烧鸡
食材:板栗、鸡肉、姜片、葱段、料酒、生抽、老抽、盐、食用油
做法:
1.鸡肉洗净切块,冷水下锅焯水后捞出备用。
2.起锅烧油,油热后放葱段、姜片,加入鸡肉翻炒至变色。
3.加入老抽翻炒上色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1 小时,煮至鸡肉和板栗熟透,加入适量盐调味。
生活作息和运动建议
在生活作息上,应当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以顺应自然界的昼夜节律,促进体内阳气的自然收敛,并确保充足的睡眠质量,以促进阴液的生成,增强机体抵抗力。
而在运动方面,应当选择与秋季气候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调和。同时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防止过度消耗体内阳气。
另一方面,秋季气温开始降低,要注重疾病预防,做好养生保健。生活中,应加强个人卫生,注意预防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和感冒。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和腹部,以防止着凉引发的疾病。此外,可以定期进行体质评估与调理,适时采用中药调理,以增强免疫力,适应季节变化。
常见问题解答
立秋时节,由于天气转凉和干燥,容易出现一些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饮食解决方案:
秋燥:秋燥是立秋后最常见的问题,表现为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建议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不低于1600ml。同时,多吃润肺养阴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
感冒:立秋后,昼夜温差大,容易感冒。建议早晚添加衣物,保持室内通风。饮食上,可以多喝姜茶,增强免疫力。
消化不良:秋季是脾胃功能较弱的时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建议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早餐可以喝山楂小米粥,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皮肤干燥:秋季皮肤容易干燥,除了多喝水外,还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等,有助于保护皮肤。
立秋养生,重在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我们可以轻松应对秋季的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记住,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从立秋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