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教你如何正确服药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教你如何正确服药
近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这部由我国高血压领域多个学术团体及116位专家学者历时3年修订完成的指南,不仅充分体现了近年来高血压领域的防治理念、现行政策与防治方法的进展,还在篇幅上明显增大,框架拓宽,内容丰富,细节更详,方式求全,堪称“百科全书”。
正确服药是关键
在众多高血压防治措施中,正确服药是控制血压的关键。新版指南强调,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指南还建议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组合
新版指南推荐使用单片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降压效果。例如,钙通道阻滞剂(CCB)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组合,不仅降压效果好,还能减少副作用。此外,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也可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但需注意剂量和配伍禁忌。
了解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熟悉常用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例如,CCB类药物可能引起踝部水肿,ACEI类药物可能导致干咳,而β受体阻滞剂则可能影响心率。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
新增ARNI类别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指南新增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作为新的常用降压药类别。ARNI类药物兼具ACEI和脑啡肽酶抑制作用,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改善心脏功能,适用于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中医药在降压治疗中的应用
除了西药治疗,新版指南还特别新增了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章节。研究显示,一些中药复方和单味药在降压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使用中药时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根据心血管风险决定是否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新版指南还强调,是否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来决定。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即使血压水平不高,也应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指南还建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语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发布,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最新的药物使用指导。患者应密切关注这份权威指南,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以实现科学有效的血压管理。只有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