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57: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征

六淫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外感病因学说,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每种外邪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预防外感疾病。


风邪

基本概念

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 风性善行而数变
  • 风为百病之长
  • 风性主动

性质和致病特点

  • 轻扬开泄性质:病位在上,主要病症有头痛、鼻塞、咽痒;病位在表,主要病症有恶风、发热、汗出。
  • 善行而数变:病位游走不定,症状变化多端,如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 主动:动摇不定症状,如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 为百病之长:四季皆可致病,致病特点多兼他邪伤人,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寒邪

基本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 外寒:寒邪侵人所致病证
  • 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
  •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性质和致病特点

  •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致病特点为寒证、伤阳证,主要病症有伤寒(恶寒、无汗)和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有形寒怕冷,四肢不温)。
  • 寒性凝滞:致病特点为气血运行迟滞,甚则凝结不通,产生疼痛,主要病症有伤寒(头身疼痛)、中寒(脘腹冷痛)、寒痹(关节冷痛)。
  • 寒性收引:致病特点为腠理汗孔收缩,筋脉牵引拘急,症状有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恶寒、无汗、发热。

湿邪

基本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性质和致病特点

  •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临床症状有湿阻胸隔见胸隔满闷;湿阻中焦见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
  • 湿性重浊:致病特点为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临床症状有头重身困、四肢发沉、关节重着疼痛,小便混浊、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面垢眵多。
  • 湿性黏滞:致病特点为病程的缠绵性,分泌物和排泄物多滞涩不畅,临床症状有症状的粘滞性,湿疹、湿痹、湿温病程多较长或反复发作。
  •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伤及人体下部,症状多见于下部,如淋浊、带下、泄泻、痢疾、下肢水肿、下肢溃疡。

燥邪

基本概念

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性质和致病特点

  • 温燥与凉燥的区别

  • 时间:温燥在初秋,凉燥在深秋

  • 气候:温燥有夏热之余气,燥与热结合;凉燥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结合

  • 证候:温燥证为燥而偏热,凉燥证为燥而偏寒

  •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主要病症有皮肤干涩甚则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秘结。

  • 易伤肺阴:主要病症有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

火邪

基本概念

凡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

  • 火、热的异同
  • 联系:本质均为阳盛,均为外感六淫,致病基本相同
  • 区别:热邪致病多表现为全身弥漫性发热;火邪致病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
  • 温邪与火热之邪同类,是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内应用

性质和致病特点

  • 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致病特点为发为实热性病证,临床症状有高热、烦渴、汗出、脉洪,侵害人体上部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流脓。
  • 火热易扰心神:临床症状有轻者心烦、失眠,重者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 火热易生风动血:临床症状有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吐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
  • 火邪易致疮疡:热入营血腐蚀血肉,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暑邪

基本概念

凡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称为暑邪。

性质和致病特点

  •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伤津耗气,临床表现有身热汗多、口渴喜饮、气短乏力。
  • 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临床表现有心烦、胸闷、失眠。
  • 暑多夹湿:临床表现有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