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十五小:把课堂搬进楼顶菜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武汉光谷十五小:把课堂搬进楼顶菜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在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的艺创楼顶楼,一片占地600平方米的“创艺花园”正在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态度。这片由五年级12个班学生共同维护的菜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种植基地,更是一所充满生命力的户外课堂。
学生们的绿色乐园
走进创艺花园,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菜地,每一块都由一个班级负责。小白菜、红菜薹、豌豆、香菜等蔬菜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仿佛在诉说着孩子们的辛勤付出。
“别看我们班在五楼,到菜园子最近,出门就是。”五年级学生王帅博自豪地说。他最喜欢在课余时间来菜园帮忙,最近正忙着照顾白菜和红菜薹。“自己种的菜就是好吃!”他兴奋地分享道,不久前他还用从菜园采摘的小白菜为家人做了一道美味的蘑菇炒白菜,赢得了家人的称赞。
从劳动中学习
在创艺花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挖地好累呀!别看都是矮矮的菜,松土要挖1米深,不一会儿人就站不住了,额头、背上都是汗。”王帅博的同学王恭怡回忆起初次挖地的经历,感慨万千。但她也从中学会了坚持,“后来老师奖了我一棵小白菜苗,我舍不得吃,把它种在盆里,每天悉心照料。”
另一位同学邹境昕则对收获的喜悦记忆犹新:“自己种的菜最好吃,我以前特别不喜欢吃大白菜,觉得它苦,但从学校菜园挖的就不会,很甜很好吃。”不过,她也坦言,收菜虽然开心,却很累,“大白菜一个人拔不动,要请同学帮忙,刨土也要小心,不然不完整了影响卖相。”
四季课程:知识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为了充分利用这片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光谷十五小开发了独特的四季物语校本课程。课程以“春生”、“夏阳”、“秋韵”、“冬盈”为主题,将种植活动与科学、语文等学科紧密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和劳动、语文等学科结合很紧密。像三年级语文的‘眼中的缤纷世界’主题,我们让孩子们写植物观察日记,五年级语文的‘介绍一种事物’主题,我们也让孩子们来观察了再写。”科学教师刘红霞介绍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也让孩子们对农业及自然界产生了真正的热爱。
科技与传统的碰撞
作为一所位于光谷的学校,光谷十五小还鼓励孩子们发挥科技优势,探索现代农业技术。“今年春天开始,我们计划做小课题研究,请孩子们来揭榜,解决‘夏天作物防晒’‘暑假无人值守’等难题。我们鼓励大家发挥光谷优势,引入科技手段。”刘红霞说。
这片小小的菜园,不仅为孩子们的学习增添了色彩,也为未来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价值,在土地上找到成长的乐趣。正如王帅博的妈妈肖念所说:“看着孩子们在菜园中的表现,我坚信未来的他们将成为更加懂得生活的人。”
在孩子们的眼中,农田不仅是耕作的地方,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乐土。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蔬菜,还有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历和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一首古老的诗所说:“春种秋收,不负好时光。”这一点,正在他们的生活中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