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功应对1400余起地质灾害,这份避险指南请收好
四川成功应对1400余起地质灾害,这份避险指南请收好
2024年,四川经历了罕见极端气候,先后遭受18轮强降雨侵袭,多地雨量屡破历史极值,地质灾害持续多发群发。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400余起,各地累计避险转移受威胁群众134万余人次,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64起,有效避免了1345人可能的因灾伤亡。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四川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宝贵经验。
中雨虽然看似温和,但如果持续时间长,也有可能引发山洪或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泥石流是指存在于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伴着洪水横冲直撞,冲出沟外,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石海,掩埋房屋、庄稼、人畜等,摧毁各种设施;它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泥石流固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抓住泥石流发生和行进的规律,采取必要的防范知识,可以将泥石流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在山区建设工作中必须把泥石流的因素考虑进去。在泥石流多发季节,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去旅游。
哪些人群易受山洪泥石流威胁
(1)切坡建房不加防护的居民;
(2)将房屋建在陡坎或陡峻的山坡脚下的居民;
(3)在溪河桥梁两头空地随意建房居住的人群;
(4)宅基地选择在溪河两边位置较低处、双河口交叉处及河道拐弯凸岸的居民;
(5)不了解山洪暴发信息,擅自在易发区的高山上或陡峻山坡下、溪河两边活动的人;
(6)遇持续强暴雨,晚上在类似上述地方呼呼大睡、毫无思想准备的人群;
(7)在山洪、泥石流期间,匆忙就近随意过河、过桥想逃生的人群;
(8)在山洪、泥石流期间,不顾一切,抢救财产,打涝漂浮物的人。
面对泥石流如何防范
1.在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居民要随时注意暴雨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积极做好防范泥石流的准备。
2.在上游地区的人,如果发现了泥石流症状,应设法立即通知泥石流可能影响的下游村庄、学校、厂矿等,以便及时躲避泥石流。
3.在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居民,不要留恋财物,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危险区。
4.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5.发现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6.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7.在泥石流发生前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千万不要返回收拾物品或锁门。
8.尽快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山区旅游如何躲避泥石流
1.在泥石流多发季节(比如夏季)内,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
2.出行前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在大雨天或在连续阴雨几天、当天仍有雨的情况下不要贸然成行,进入山区沟谷旅游。
3.最好聘请一位当地向导,从而可避开一些地质不稳定的地区。
4.准备一些必要的食品、药品、饮用水以及救生用的器材。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在沟谷内游玩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7.碰上泥石流,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应选择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开阔的地方停留。
8.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近期多地出现了长时间的中雨天气,提醒大家不仅要关注天气变化,还要特别留意居住地区的地质条件,防止突发的自然灾害。记得出门带伞,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