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青:黄河岸边的千年古集与现代新生
山东高青:黄河岸边的千年古集与现代新生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是西周开国元勋,辅佐周武王灭商兴周,被封于齐地,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据传,姜太公的祖先曾辅助夏禹治水,这份治水的智慧似乎也遗传给了姜太公。在齐地,他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还留下了与黄河治理相关的传奇故事。
然而,历史的烟云已经散去,姜太公的具体事迹在高青县已难寻其详。但黄河,这条母亲河,依然静静地流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独特的黄河文化。
走进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仿佛置身于一幅黄河风情画中。这里地处北纬37°-38°黄金维度,北临黄河,南邻大芦湖,水系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蓑衣樊村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出产的大米晶莹剔透,软糯香甜,被誉为“黄河金米”,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蓑衣樊村依托独特的黄河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金黄的稻田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村民刘路路的故事,正是这片土地上勤劳与智慧的缩影。他不仅是一位稻农,还是一个小超市的老板。在高青县烟草公司的帮助下,他学会了直播销售,将自家的大米销往全国各地。如今,他的大米每亩收入比往年增加了1400元,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转变。
如果说蓑衣樊村展现了黄河文化的自然之美,那么青城镇的黄河大集则体现了黄河文化的市井繁华。农历逢二逢七,是青城大集开集的日子。大集占地约10万平方米,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为中心,分为蔬菜市、水果市、粮食市、布匹市、五金市等十多个市场分区。这里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文化的交汇地。
青城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金代置青城县,清代建有文昌阁。大集所处的古城肌理延续了《青城县志》建置志中“十三坊”的分布特点,坊内建筑稀疏,古朴宜居,是山东省鲁中地区沿黄流域商贸街区的典型代表。每逢大集,舞龙舞狮、戏剧展演等文化活动轮番上演,群众在购物之余,还能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青城镇还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镇文化馆与文昌阁比肩而立,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青城镇打造了文昌书会、杨朝英元曲小剧场等特色文化站点,定期举办“夜游青城·梦回古城”汉服巡演、腊八寻年味、“一世倾城”相亲会等主题活动,全面展示青城的历史风貌及人文情怀。
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青城的“八大名小吃”、铁皮西红柿、青城黄瓜等特色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生活需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接近年关的最后一个大集,即腊月廿七“青城年货大集”,更是人山人海,比肩接踵。
黄河,这条母亲河,不仅塑造了高青县的自然风光,也孕育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从姜太公的治水传奇到现代的生态旅游,从古老的黄河大集到创新的直播销售,高青县在传承黄河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正以勤劳和智慧,续写着黄河文化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