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防控指南:疫苗接种与生物安全双管齐下
小鹅瘟防控指南:疫苗接种与生物安全双管齐下
小鹅瘟是严重威胁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3周龄以下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该病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属于DNA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小鹅瘟不仅会导致雏鹅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鹅肉和鹅蛋的产量与质量。因此,科学防治小鹅瘟是养鹅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小鹅瘟的传播途径
小鹅瘟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途径包括:
垂直传播:感染病毒的母鹅可通过蛋传递给雏鹅,导致雏鹅在孵化过程中或出壳后不久感染发病。
水平传播:健康鹅与病鹅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间接接触而感染。
媒介传播:某些昆虫(如苍蝇)和野生动物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小鹅瘟最有效的方法。根据专家建议,鹅苗在一个月内需要接种以下疫苗:
小鹅瘟活疫苗:雏鹅出壳后1~2天内使用小鹅瘟活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免疫,7天后产生免疫力。
小鹅瘟抗血清:在无小鹅瘟流行地区,可在雏鹅1~7日龄时使用同源(鹅制)抗血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在小鹅瘟流行地区,在雏鹅1~3日龄时使用上述血清,每只注射0.7毫升。
禽流感疫苗:在小鹅出生一个月左右需要接种禽流感疫苗。
生物安全措施
除了疫苗接种,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也是预防小鹅瘟的关键:
环境消毒:定期对鹅舍、用具和场地进行彻底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20%石灰乳、3%来苏儿或10%漂白粉)。
卫生管理:保持鹅舍清洁干燥,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提供新鲜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防止饲料和水源污染。
隔离制度:新引进的鹅只需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再混群。病鹅应及时隔离治疗,死鹅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小鹅瘟疫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药物治疗:可使用20%磺胺噻唑钠肌肉注射,每只1~2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每只肌肉注射3万~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天。
紧急免疫:对未发病的鹅只立即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紧急免疫。
中药治疗:可采用生姜、杏仁、桂枝、防风、麻黄等中药煎汁拌料饲喂,或用鱼腥草、桉树叶、蒲公英煎水拌料,连用2~3天。
案例分析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竹帘镇新发村为例,该村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建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功将大鹅养殖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疾病预防方面,新发村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对鹅舍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干燥。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料配比,确保鹅只健康成长。这些科学的防治措施使得新发村的鹅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共孵化50万只鹅,全年养鹅净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
总结与建议
小鹅瘟是养鹅业中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其发生和传播。养殖户应重视疫苗接种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同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提高鹅只的抵抗力。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通过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小鹅瘟对养鹅业的影响,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