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汉成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营区,萝卜快跑订单量全国第一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20: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汉成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营区,萝卜快跑订单量全国第一

武汉近期推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新型出行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网约车模式,还预示着未来出行方式的重大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自动驾驶出租车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商用,从而彻底颠覆现有的汽车产业格局。这一变化不仅会影响普通消费者的日常出行,还会对整个交通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01

技术实现与运营现状

武汉通过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推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行。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了300多辆无人车,运行时间从早上6点到凌晨2点。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突破3379公里,覆盖12个行政区。自动驾驶累计出行服务订单超过158万单,服务198万余人次。

02

用户体验与挑战

输入密码坐上车辆后排,点击屏幕确认行程,方向盘随即自行转动,车辆稳稳汇入车流之中……11日晚上9点,家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市民吴悠走出公司,用手机招来“专属座驾”,踏上回家的路途。

夜幕下,造型前卫的地标建筑“春笋”巍然矗立,标线清晰的马路宽阔整洁,“只有乘客、没有司机”的“东风悦享”无人驾驶小巴、“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来往穿梭,与普通城市车辆比肩行驶,未来感扑面而来。

“平稳流畅的驾驶质感,安静整洁的车厢环境,让乘客更加舒适,车辆还能灵活地完成变道超车等操作,就像一名‘情绪稳定’的专车司机。”吴悠说,第一次乘坐“无人车”还感到新奇紧张,现在已是自己深夜通勤首选。相比于传统出租车,全无人自动驾驶车不仅在恶劣天气和高峰时段保证了运力,更覆盖不少公共交通的盲区,大大改善远郊城区的出行体验。

但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量较大,但在效率和便利性方面仍需改进。比如,后排空间宽敞,椅背上的触摸屏可以自助选择播放音乐,车内没有异味,整个车厢内只有自己。“避免了和司机尬聊,对社恐的人很友好。”“不挑单,不挑客,不用担心被司机取消订单。”坐上车,瞬间就理解了网友说的这种舒适感。

03

商业模式与前景

2019年,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每公里运营成本还高达23元,2023年已迅速降到4.5元,2026年有望降到2.1元,和传统出租车成本持平,形成黄金交叉点,并迎来市场大爆发,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3万亿元。头部企业若聚焦单个城市,大规模投放无人驾驶出租车,盈利时间有望提前至2024年。

传统车企错失转型新能源车赛道的最好时机,若能抓住这一万亿市场,或能打一场翻身仗。

这是一个万亿量级的市场。据太平洋证券预计,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3万亿元。而中金公司预测,到2030年,Robotaxi全球市场空间将超过2万亿美元。

要实现这一规模,Robotaxi行业首先要过的一关,即是通过种子用户培育,推动商业运营成本下降到盈亏平衡点。

和多数互联网新模式一样,Robotaxi运营商在早期也需要通过补贴积累种子用户。

在武汉,萝卜快跑起步价为15—16元,里程费为2.4—3.5元/公里;滴滴快车的起步价为10—12元,里程费为1.75—2.3元/公里;出租车起步价10—14元,里程费为2.5—3.5元/公里。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萝卜快跑无论起步价还是里程费,和滴滴、传统出租车相比,都没有优势,且因为“行驶风格保守不懂变通”,相同路程下的平均耗时也更多。

当前,用户选择萝卜快跑,主要因为便宜、好奇、拍视频发抖音或快手。根据武汉、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消费者晒单反馈,坐一程Robotaxi,各种优惠叠加下来,10公里可以低至7元甚至2—3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评估,传统出租车成本主要是固定费用、签约费用、折旧费和运营费用,2019年每公里成本是1.7元,2023年增加至1.8元,2030年将增长至2.4元,呈缓慢增加态势。人工成本的通胀,决定了这一走势。

而Robotaxi则可持续降本。其费用主要由昂贵硬件、软件、安全员和安全冗余带来,早期仅激光雷达就占硬件开支的50%以上。但目前,激光雷达成本已大幅下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更广泛采用半固态或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这些技术相比传统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在成本、体积和生产一致性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在激光雷达加速“装车”的规模经济效应下,预计该主要成本还将继续下降(图1)。

图1:2019年至2030年有人驾驶出租车/网约车及Robotaxi每公里成本变化
数据来源:如祺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

2019年,Robotaxi每公里成本还高达23.3元,2023年已大幅降至4.5元,2026年预计只要2.1元,和传统出租车、网约车服务的成本形成黄金交叉。

黄金交叉点的形成,将推动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快速释放市场空间,2027年也将成为行业关键拐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3年中国及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分别为1亿元、4亿元,至2026年将增长至15亿元、28亿元。2027年则将迎来10倍激增,分别达到221亿元、355亿元。2030年,Robotaxi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

预计至2035年,国内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6万亿元,全球则超过3.2万亿元(图2)。

图2:中国及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新财富根据如祺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整理

04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Robotaxi市场要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24年6月,工信部、交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确定首批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一汽、长安汽车、上汽、广汽、北汽和比亚迪、蔚来、宇通客车等企业在列(表1)。

6月,发改委、商务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7月,工信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

政策密集出台,叠加各城市逐渐扩大试点范围,将推动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

截至2024年3月,北京有29家测试车企获得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道路测试的牌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2500万公里。4月,百度和小马智行14辆无人化乘用车获准在北京上路测试。上海已有32家企业、794辆车获得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牌照,累计测试里程约2290万公里,覆盖浦东新区、嘉定等行政区。

至2024年5月,深圳全市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944公里,累计向19家企业、349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1037张。

2024年7月,广州累计开放827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1666公里,15家企业获准开展不同级别道路测试和L3

武汉正在引领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

武汉当地有多家自动驾驶运营企业,最主要的是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

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量正在快速增长,单车单日订单量峰值已超20单,已经和出租车日均单量接近。

目前,萝卜快跑在武汉投入了4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运营,是全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最大的城市。

2023年全年,武汉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73.2万单,服务90万人次。到2024年6月,武汉自动驾驶累计出行服务订单已突破158万单,累计服务198万余人次。

也就是说,2024年上半年,武汉自动驾驶的服务人次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

其他城市也在大力发展自动驾驶,例如北京从2022年4月份开始,就允许主驾无人的车辆上路运营,2024年2月开始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往返大兴机场;2023年4月,广州开启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另据看看新闻7月16日报道,上海预计最快一周内面向市民启动无人驾驶汽车公测,全程免费。

但毫无疑问,武汉在运营端走在了所有城市最前面。

武汉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里程也是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底,武汉全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3378.73公里(单向),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相比而言,2023年底,上海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总里程约2000公里,广州为1623.5公里、北京为1143公里、深圳为331.26公里。

从全球范围来看,武汉也是自动驾驶运营规模最大的城市。

中国和美国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领先的国家,美国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是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的Waymo。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是Waymo在美国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其开放面积为约523平方公里,投入了250辆左右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截至2023年订单超过70万单。

“从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数量、订单量,以及开放道路里程、面积等核心数据来看,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说。

武汉的自动驾驶起步较早。2019年9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以下简称“武汉示范区”)揭牌,是国内第六个、中部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示范区最重要的功能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测试环境,测试区的规模与基础条件,对测试效果和后期商业运营有直接影响。

武汉示范区最开始主要集中在当地的经开区,后续拓展到其他行政区。到2023年,武汉全市测试道路里程已覆盖12个行政区。

武汉拥有全国最长的测试道路,为自动驾驶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测试基础。

在基础设施方面,武汉还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包括国内第一个将CA系统进行车联网商业化部署、国内第一个大规模采用5G进行路侧“无光纤”通信、国内第一个大规模采用车端5G OBU与北斗RTK模组融合方案、国内第一个大规模采用5G RSU和5G OBU进行车路协同应用、出台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标准等。

这些突破背后,既有武汉自身的积极部署,还有来自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武汉承担了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住建部“双智”试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工信部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首批试点等任务,具体内容都与自动驾驶有关。

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到,扩大开放道路测试范围,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2023年10月,住建部、工信部首批6个“双智”试点城市验收考核结果,武汉综合得分87.47分,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在政策的支持下,武汉得以快速拓展示范区规模,并在部分领域创新探索、引领全国。

目前,武汉还在继续建设自动驾驶所需的基础设施。2024年6月,武汉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武汉市发改委批准备案,备案金额约171亿元。

武汉项目的投资额比北京项目更大。5月份,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发布招标公告显示,其投资额为99.39亿元。

武汉并不是百度最早进入的城市,但却是发展最快的城市。

2022年6月,百度获得武汉市首张远程驾驶测试牌照,武汉自动驾驶应用进入“全无人阶段”。

百度在北京的测试开始地更早,但北京的测试环境并不宽阔,自动驾驶示范区主要集中在亦庄、顺义、通州等五环外区域。武汉全域、全天候的测试条件,丘陵、河流、湖泊并存的地貌,以及庞大的人口数量,为百度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测试环境。

武汉本地没有自动驾驶头部企业,技术端并非优势。武汉引入一系列企业在当地开展运营,试图在商业化层面抢占先机,百度作为头部企业获得重视。

双方目标契合,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大范围铺开,车辆规模和订单数量不断上涨。

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此前提到,武汉的场景在大部分城市中也会存在,无人车在武汉能跑通,扩展到其他城市阻力就会小很多。百度希望把武汉做成样板,再把武汉经验复制到其他城市。

武汉给予百度诸多政策空间,让百度的自动驾驶车辆在武汉创造了多个全国先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商业模式成功有望异地复制,自动驾驶或将挑战出租车网约车行业,投资方向主要有三个。1、掌握自动驾驶技术的互联网公司;2、为互联网公司代工整车及零部件或IT服务的产业链企业;3、自动驾驶基础设施车路云相关企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