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钢铁厂:从百年钢厂到生态绿地的华丽转身
上海第三钢铁厂:从百年钢厂到生态绿地的华丽转身
1913年,实业家陆伯鸿在上海浦东周家渡创立和兴化铁厂,这是上海第三钢铁厂(简称“上钢三厂”)的前身。历经百年沧桑,上钢三厂从一家小型炼铁厂发展成为全国冶金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其发展历程堪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创业维艰:三次起落
和兴化铁厂的创立,源于陆伯鸿对上海工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他在1912年创办内陆电车公司获得成功后,深感上海“一隅向为工业界之中心,然欲求自炼之寸钢尺铁竟不可得”,遂立志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钢铁企业。
1917年,和兴化铁厂在浦东周家渡破土兴建,引进德国10吨炼铁炉,于1918年8月18日投产出铁。产品一经推出,便被江南造船所、上海兵工厂等企业抢购一空,当年售出1048余吨,实现盈利。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生铁过剩,开始对中国实行低价倾销,和兴厂首度遭受重创,被迫停产休整。尽管后来扩建了25吨炼铁炉,但仍然难以扭转亏损局面,于1921年7月再度停产。
1922年,和兴厂转型为上海和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开始生产建筑用竹节钢等产品,质量可媲美进口货,一度用于上海外滩海关大楼、沙逊洋行及南京中山陵等重大工程。但好景不长,洋商联手操纵市场,抬高废钢价格,压低钢铁制品价格,和兴厂再次陷入困境。
1933年,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租赁和兴码头堆栈公司,月租金3500元。次年,营造大亨潘尚林集资15万元承租和兴厂炼钢、轧钢二处,定名为和兴发记炼钢股份有限公司。然而,由于经营不善,仅维持一年半便停办。
中兴煤矿的援手
1935年7月,中兴煤矿公司与和兴发记厂订立受盘契约,投入40万元股本,组建新和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新和兴公司成立董事会,聘请总经理,采取一系列促进生产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极大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积极性。
新和兴厂投产后,月产量迅速突破900吨,最高时达到1200吨,创下和兴厂有史以来的生产最高纪录。为了充分挖掘轧钢机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新和兴厂除千方百计增产钢锭外,还积极外购钢锭,努力提升高附加值的钢材产量。在两年时间内,炼钢2万吨,而钢材的销售却接近3万吨。
1936年10月10日,新和兴全厂303名职工集体合影留念,以庆祝这一辉煌时刻。然而,随着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新和兴厂再次被迫停产,和兴厂的历史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战火中的坚守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和兴厂创始人陆伯鸿及新和兴厂的同仁想方设法保全产业,他们分别行动,寻求德、英两国领事馆的庇护。然而,上海沦陷后,日本侵略者蓄意占领和兴厂,妄图利用其生产设备为侵略战争服务。
面对这一威胁,新和兴厂的员工们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们发现有陌生人偷偷进入厂区窥视,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随即将库存150吨钢坯沉入厂区周边河底,坚决不留给日本人。1937年12月30日,陆伯鸿在永丰邨7号拜访亲戚后出门时,被埋伏已久的枪手杀害,成为抗战期间上海工商界的重大损失。
新生与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和兴厂迎来了新生。1955年,丁振芳调任上钢三厂担任厂长,他曾在1949年以军事联络员身份进驻上海第一钢铁厂并旋即担任厂长,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他的带领下,上钢三厂逐步恢复生产,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进入21世纪,随着上海城市规划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上钢三厂开始谋求转型升级。2007年,上钢三厂全面停产,其旧址被规划为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用地。
从工业遗产到生态绿地
2024年9月20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上钢三厂旧址完成了从工业遗产到生态绿地的华丽转身。公园占地65公顷,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双子山、上海温室花园和世界花艺园。
双子山位于公园东南侧,占地30万平方米,由两座人工山组成,东山最高峰48米,西山最高峰37米。山体内部空间建造了可容纳近1600辆机动车的停车库、变电站等功能设施。山体不仅由上万棵乔灌木覆盖,还有坡度不同的登山阶梯或步道、姿态各异的山石、流水时缓时急的跌水瀑布。登上山顶,可以将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温室花园、中心湖、十一孔桥、申园、上海世博会“四宝”(原俄罗斯馆、原卢森堡馆、原意大利馆、原法国馆)、卢浦大桥等建筑或景观尽收眼底。
上海温室花园位于公园中心位置,占地约2.2万平方米,由游客服务中心和三个主题场馆组成,分别模拟热带干旱、热带湿生耐荫、热带湿生喜阳三种环境类型,展示各种珍稀植物。世界花艺园则定位为上海版的“加拿大布查德花园”,旨在打造一个四季有花可观、全年有景可赏的园艺精品花园。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更体现了上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成就。上钢三厂从一家百年钢厂转型为生态绿地,展现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新模式,也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望未来
如今的上钢三厂,虽然已经不再是一座钢铁厂,但其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史册上。从1913年创立至今,上钢三厂经历了多次起伏,最终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到智能化生产的转变,又从工业遗产转型为生态绿地,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
未来,上钢三厂将以新的方式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将成为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向他们讲述一个关于工业遗产如何焕发新生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