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凤鸟纹爵:收藏界的宠儿
西周凤鸟纹爵:收藏界的宠儿
西周中期的凤鸟纹爵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稀有的数量成为了收藏界的宠儿。这种酒器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更是研究西周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近日,一场关于西周青铜器的展览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目光,其中展出的凤鸟纹爵更是备受瞩目。你是否也被这精美的艺术品所吸引呢?快来一起探讨它的魅力吧!
凤鸟纹爵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在中国古代,鸟类因其独特的飞行能力而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义。早在新石器时代,鸟纹就是彩陶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作为人们最常接触的动物之一,鸟儿有着人们所不具有的行动能力,能够去往更广阔的天空,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崇拜,甚至成为了原始社会部落的图腾或族徽。距今 7000 年至 5000 年的河姆渡文化,灵魂不死和转世的观念逐渐盛行,丧葬习俗随之发展,到了良渚文化时期,玉器发展极盛,出现以玉器随葬现象,如玉琮、玉璧等。因此鸟纹还有另一种意义,即鸟可把人类的愿望传达给神灵,也可把人死后的灵魂带到极乐世界。
玉琮是良渚文化(距今 5300—4000 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典型代表。神人纹玉琮王,是迄今所知玉琮中重量最重,纹饰最考究的,因此被称为“玉琮王”。在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琮上,已经出现了明确的鸟纹。玉琮王以神人纹为主,鸟纹为辅。《周礼》中提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在良渚文化时期,只有社会上层人物有权参加祭祀活动,这些鸟纹便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商 活环链玉神人饰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89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州出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羽人,也是迄今发现唯一的商代羽人玉佩饰,具有神人意味,人、兽、鸟集于一身,想象丰富,琢制精妙。
这件玉神人佩饰,身高 8.7cm,背脊厚 1.4cm。叶腊石质,呈枣红色。羽人造型呈侧身屈臂蹲坐的姿态。头部鸟类特征明显,微微张口,“C”形大耳,高长鼻内钩似鸟喙,头戴高凸冠,顶后部有三个相套环形成的活链。身亦人亦鸟,体形如人,两臂屈于胸前,拳心朝内,双膝弯曲蹲坐。身体两侧各雕一翼,脊背雕刻层叠的羽纹。
青铜大鸟头,高 40cm,是三星堆全部鸟类文物中形体最大的一件。器物横断面呈椭圆形。矮冠的末端轻轻上卷,赋予其一种动态的美感。眼睛大而
西周时期,凤鸟纹作为重要的装饰元素,广泛应用于青铜器上。凤鸟纹爵作为西周中期的代表性酒器,不仅体现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西周的礼仪制度中,爵是一种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场合。凤鸟纹爵的出现,不仅展示了西周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凤鸟的崇拜和图腾信仰。
工艺特点与艺术价值
西周凤鸟纹爵的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上。爵的主体造型通常为流线型,流口呈三角形,尾部上翘,腹部两侧有对称的鋬耳。爵的底部设有三个锥形足,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爵身的装饰以凤鸟纹为主,辅以云雷纹、夔龙纹等其他纹饰,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凤鸟纹是西周青铜器中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其特点是长冠、长尾、展翅欲飞的形态。在爵身上,凤鸟纹通常以高浮雕的形式呈现,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凤鸟的头部往往向上昂起,双目圆睁,喙部微微张开,展现出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气质。凤鸟的翅膀展开,羽毛细节刻画精细,展现出匠人的精湛技艺。整个凤鸟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准备展翅高飞。
除了凤鸟纹,爵身上还常见云雷纹和夔龙纹等辅助纹饰。云雷纹作为底纹,衬托出凤鸟纹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加了整体的层次感。夔龙纹则常出现在爵的鋬耳或足部,与凤鸟纹形成呼应,增强了整体的装饰效果。这些纹饰的组合不仅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凤鸟象征着吉祥和尊贵,云雷纹象征着天威和神秘,夔龙纹则象征着力量和威严。这些元素的结合,使得凤鸟纹爵成为一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精美器物。
收藏价值与市场表现
西周凤鸟纹爵在收藏界的地位极高,主要源于其稀有性和艺术价值。根据佳士得拍卖行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周青铜器的拍卖价格持续走高。例如,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簋在2023年以201,600美元成交,而一件晚商时期的青铜虎鸟兽纹觥更是拍出了8,604,000美元的高价。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西周青铜器在收藏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西周凤鸟纹爵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稀有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存世量较少,尤其是带有精美凤鸟纹的爵更是稀有。每一件保存完好的西周凤鸟纹爵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工艺价值:西周凤鸟纹爵展现了当时青铜器铸造的最高工艺水平。其复杂的纹饰和精湛的铸造技术,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 历史价值:作为西周礼仪制度的重要见证,凤鸟纹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研究这些器物,可以深入了解西周时期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工艺技术。
- 艺术价值:凤鸟纹爵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展现了西周时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
最新展览动态
近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特展,展出了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51件西周早期青铜器精品。其中,装饰着独特神面纹的噩侯四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些器物不仅展示了西周青铜器的精湛工艺,还揭示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展览中的噩侯四器包括一对卣、一件尊和一件方罍,这些器物上饰有其他地区前所未见的神面纹,奇诡、华丽、精美、工巧,是商周青铜器中的杰作,被学界称为“噩侯四器”。此次展览呈现了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51件西周早期青铜器精品,涵盖了羊子山噩侯墓全部青铜器,并包括叶家山曾侯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85%的展品为一级文物。展览按照青铜器的形态和功能分别展示,分为兵器、食器、酒器、水器和车马饰五大类别。观众不仅可以欣赏这些青铜器精美的造型、高超的工艺和多样的装饰风格,还能了解青铜艺术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轨迹。展览还阐释了东西方青铜技术的差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璀璨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力。
噩侯方罍为庑殿顶形盖,盖钮高耸,钮上立相向的对鸟。器身方体,直口溜肩,鼓腹渐收,方形圈足。通体四隅和四面中线饰钩形扉棱,肩部左右对称饰兽首衔环耳,前后饰长牙卷鼻兽首圆雕。盖顶和腹部四面饰神面纹,下腹部饰小兽面纹,颈部饰凤鸟纹,肩部饰涡纹及倒立夔龙纹,圈足饰鱼尾鳞节状虺纹。此罍形体高大,形态凝重端庄,装饰雄浑华美,盖、器内有铭文“噩侯厥寶尊彝”。
一对神面纹卣形制、纹饰一致,大小有别,由腹、盖和提梁三部分构成。盖为穹窿状,盖顶立卷鼻兽钮,有檐,高裙。腹颈部长轴端对设半环与提梁两端半环连接,提梁呈鳞节状,两端及中部对称饰4个兽首,正上方为钩形扉棱。盖面和器腹均饰神面纹及4道对称钩形扉棱,前后扉棱上均有卷鼻兽首。盖裙和圈足上饰高浮雕鱼尾鳞节状虺纹。盖、器内有铭文“作寶彝”。
神面纹尊为侈口、方唇,筒状三段式,鼓腹,高圈足。其装饰格局与神面纹卣很相似,器腹饰神面纹,颈部和圈足饰同样类型的纹,并以相同的扉棱界隔。铭文亦为“作寶彝”。
此次展览策展人谈晟广认为,噩侯四器体现了西周早期青铜器最高的艺术成就,噩国虽然是一个蕞尔小国,但其青铜艺术令人惊叹。
除了噩国重器,展览中还有不少珍贵的曾国文物,如恢弘大气、工艺精湛的曾侯作父乙铜方盖鼎,铭文反映曾侯世系的南公簋,造型独特的太保蔖钺,纹饰华美的西宫爵等。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5日。
编辑:李华山
2024年11月08日 08:14:36
西周凤鸟纹爵作为西周中期的代表性酒器,不仅展示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使其成为收藏界备受追捧的珍品。随着相关展览的举办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西周凤鸟纹爵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