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砚山县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砚山县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盘龙乡,一场以林草产业融合为开端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实践,盘龙乡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林草融合: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024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在全省11个县(市、区)实施林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砚山县盘龙乡便是其中之一。项目针对盘龙乡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在选种方面,根据农户需求和土地特性,选择了营养价值高的巨菌草进行种植。选地则注重便利性,主要在集中连片10亩以上的核桃、花椒、桉树和松树等林下进行,既满足了群众用草需求,又便于项目管理。
项目采取“政社民”合作模式,由政府主导,专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参与种植、管理和利用。资金方面,通过政府主要出资、专业合作社适当补助、农户投工投劳的方式,解决了项目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用草方面,饲草优先保障参与农户的畜牧养殖所需,鲜草溢出部分由合作社通过合法渠道向市场销售,产生的收益优先用于项目后期维护,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据初步估算,项目区内每年盛草期可提供牧草鲜草超1万吨,按市场价300元/吨计,可产生300多万元的收益。项目的实施,在保障了当地畜牧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稳定的饲料来源的同时,通过“自种自用”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另外,项目区林地群落结构得到完善,提升了林草综合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为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了林草生态基础。
蓝莓产业:创新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在距离盘龙乡不远的蒙自市,蓝莓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地创新推出了“622”模式,即蓝莓销售收入分配农户占60%,村集体公司占20%,龙头企业占20%。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实现了多方共赢。
目前,蒙自市已发展高端设施蓝莓3.5万亩,产值达40亿元。2024年,以“622”机制发展的80个蓝莓家庭农场创收1654万元以上。这种利益联结紧密的模式,不仅让农户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还促进了蓝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铝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砚山县的绿色铝产业是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2019年,砚山县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合作共建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在沪滇协作的助力下,砚山县的绿色铝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567.4亿元,其中砚山县产值达312.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88.8%。
绿色铝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多家下游企业相继入驻,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同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为当地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政策支持:乡村振兴的坚强后盾
作为云南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砚山县盘龙乡得到了多项政策支持。云南省出台了15个方面差异化政策措施,做到资金投入、项目实施、土地保障、人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五个优先”。4年来,云南省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占全省52.4%,实施近2万个补短板、促振兴项目,收入差距、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通过林草产业融合、特色农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砚山县盘龙乡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稳步前行。这里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