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塔山革命烈士陵园:英雄故事
探访塔山革命烈士陵园:英雄故事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进入关键时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奉命在塔山堡地区阻击国民党东进兵团,以保障主力部队攻克锦州。这场持续六天六夜的塔山阻击战,成为解放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塔山其实并非一座山,而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小村庄,但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地处华北平原通往东北平原的咽喉要道,一边靠海,一边倚山,是当时铁路和公路的必经之地。从葫芦岛增援锦州的部队必须经过这里,因此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队凭借飞机、大炮、军舰的轮番轰炸,将塔山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将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他们以伤亡3774人的代价,毙伤俘获国民党军9000余人,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塔山革命烈士陵园,占地6万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主要以山坡地为主。陵园正门由两根红褐色白顶柱体组成,门柱之间横镶着“台山革命烈士陵园”8个金色字体。从正门入口沿着台阶一直向上通往坡顶,两边有两条环山步道通向纪念碑。正面第一级台阶左侧立着一块长6米、高2.13米的英名墙,墙上刻印以台山籍为主,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为国家及台山建设发展牺牲的四百多名烈士名字,坡顶中央矗立着“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用花岗岩石砌成,外表用石米装饰,高9米,结构分两大部分,一是底层用来安放李德光等23名烈士骸骨,正八面体,224平方米,高2米;二是表层竖立长方体碑码,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毛体字和碑文。正面第二级台阶右侧立着“李烈士荣熙纪念碑”,建于 1933年4月,碑高8.8米,方尖顶,碑身正面上部刻“李烈士荣熙纪念碑”八个大字,中部灰雕烈士的遗像,碑座刻有碑文,两侧有灰塑花圈。
每年清明节、9·30烈士纪念日,都有大量干部群众前来拜祭。据统计,每年到台山革命烈士陵园拜祭的干部群众达1万多人。由于烈士陵园环境优美,教育意义重大,1993年7月12日被列为“台山市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12月被列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列为“台山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基地”;2022年7月被列为“台山市党员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指挥塔山阻击战的9位将军,有8位在生命最后时刻选择了将骨灰安葬在塔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回到了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与牺牲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这种选择,不仅是对战友的怀念,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铭记。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的胜利。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时,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